架构培训后感

上周,部门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两天的架构培训。主讲老师是《软件架构设计》的著者温昱先生。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架构的定义,核心思想,架构设计的PA-CA-RA三阶段方法体系,架构文档,业界佚事,高性能的相关考量,相关的实战,内容相当丰富,令人耳目一新。

 

在所有内容中,三阶段方法体系包括五视图内容令人印象深刻。讲师认为目前架构设计愈趋复杂,单一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必须使用一个方法体系,而PA-CA-RA三阶段方法体系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的。

PA阶段(预架构)主要是进行需求的结构化分析,理清约束,关键质量和关键需求。主要方法是一个结构化矩阵,横轴分别是组织,用户,开发,纵轴分别是功能,质量和约束。通过这个二维矩阵,可以很容易发现需求的矛盾和缺失,对理解和把握需求非常有效。这个阶段强调了架构应该关注需求这一非常重要的观点。的确,需求决定架构,架构师这一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须把握需求。这一方法比其他如需求词汇摘要等更全面更直观;

CA阶段(概念架构)主要内容是提出一个概念性架构,是描述系统的高度抽象,提供给需求方进行应标,或者管理者,开发者讨论等。概念架构不涉及架构细节,重大需求塑造概念架构。事实上招标方的拍板者大多不了解技术细节,概念架构是一个非常好的应标材料。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观点:架构的决定因素=关键功能+关键质量+业务需求与约束。

RA阶段(细化架构)主要是提出了一个五视图法,包括开发架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数据架构和运行架构,并且比较了五视图与其他视图体系的区别。架构设计视图一般至少包括开发架构和逻辑架构,开发架构不能裁剪,其他架构可以视情况裁剪或者合并。概念架构与五视图的关系是:概念架构从少数视角重要视角进行概念性设计;细化架构从多个视角全面视角进行充分设计。

除上述内容外,讲师还结合大量实例讲解了企业层面的架构设计力提升,架构文档的编写和相关工具,高性能的考量等等非常多的内容。

 

我感觉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帮助非常大,个人感觉这次培训非常成功。

 

但也有些许遗憾:

当薛工介绍完讲师之后,大家居然没有任何掌声表示,这个不应该,起码的礼貌还是要的;

在培训中进进出出,不按时就位,这个也影响讲师和培训效果;

对于培训讲师,我感觉例子似乎有些不恰当,对于电信企业的培训例子应该是以电信和网络为主,如果用医院之类的例子,难免需要领域知识的切换,这个切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