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读曾国藩的东东,有些感触,随手记下来吧。残片散章,但是很多却直击要害,发现自己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好。呵呵,但是有点可以阿Q的就是曾国藩也算是大器晚成,娶妻生子之后也不过是众人之一,最后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自身注重修养,防微杜渐,不缀其志,而且慢慢的积累了自己的思想,战略,才最终成事。
但愿自己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曾国藩生平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了益友,领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树立并实践了报效国家、明道经世的远大志向。
当曾国藩供职京师的时候,正是中国内乱外患交迫之时。曾国藩所关心的,在外患有“英夷”,在内有太平天国,在灾情则有黄河决口。所以,他读书更侧重经世致用之学特别是舆地之学。在闲暇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军政大计,以及各种庶务,通过大量的并有所选择性地阅读古代史籍,尽量把现实的 问题考究详尽。所以一旦当权,便能把平时读书得来的学问,拿出来应用。后来太平天国声势大盛,曾国藩以一书生出而致用,终能镇灭洪、杨,一般人都引以为异。我们只要知道他十多年的京官生活,十多年京师名流之间的交往互教,十多年京师期间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经世致用之书籍,是如何地准备着应付事变,如何地关切时务,如何地虚心研究,便可知道曾国藩的成功,决不是侥幸得来的了。
文章特别提到曾国藩终生收益的《船山遗书》,自己定个计划去读一下吧,多读书总是没有坏处的呵呵,时间嘛,只要挤总是有的。
曾国藩语录: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翻译: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据它的志趣高下来确定。志向低獭的人才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志向远大的人才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