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网上报道我国约30%成年人由父母供养,这类人因挑剔、不适应压力等无法适应社会。文章对比郑渊洁教子方式,指出多数家长溺爱子女。同时提到郑渊洁童话影响一代人,其教子注重独立和责任。最后指出当前教育存在缺陷,应思考教育本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题为《我国约30%成年人由父母供养》。文章提到:目前我国很多人成年以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工作,依靠父母生活。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还悠然自得,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文章还分析了这个群体的构成,其中有的人是大学毕业后挑剔而找不到工作,有的是不适应压力而放弃工作,有的幻想创业但是确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等等。无论什么原因,这类人的共性大致都是无法适应社会,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尚未“断奶”。

如果说当前小孩长大却不能成人是我们所批判的,那么更应该批判的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就是众多溺爱子女的父母。在分析这类人群的同时,文章又举例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教子的故事。郑渊洁在其儿子郑亚旗18岁之后就没有给过他一分钱,而且还要收取他房租,水电费等等。于是,找不到工作的郑亚旗甚至在超时里扛了三个月的鸡蛋。当然这确实只是一个个例,在很多父母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相比之下,大多数的家长对子女确实溺爱有加。18岁算什么,如果可以,养子一辈子都可以。想想大多数小孩18岁的时候是什么样。以我的自我体验来看,18岁除了学习和偶尔的幻想之外甚至对未来都没有一点计划,更不要说什么走入社会了。所以,我现在甚至觉得很羞愧,虽然还是学生,但是为什么堂堂二十几岁的人了还离不开父母。呵,真是可怜啊。

读完这篇文章,突然很想念久违的郑渊洁了。小时候,童话大王给我这一代的人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在他的文章中,没有那种奶声奶气的小公主似的人,所有主人公都是勇敢,独立和有责任感的。一路冒险成长的舒克和贝塔,有点叛逆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还有互相帮助的旗旗号的船员们。看郑渊洁的童话不想是在看那种专门写给小孩看的低幼教材,而更像是给所有年龄的人看的通俗故事,其中也确实充满了很多成人化的叙述。这样的故事同样吸引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相信我们中的很多都从这些有点虚幻的人物懂得了许多成长的道理,这也算是难得的一点春风吧。

现在看来郑渊洁教子正如他所描绘的这些人物一样,独立和责任是第一。或许有时候会觉得郑渊洁是一个很另类的人,思想很难以琢磨,很难以让人接受,但是他的思想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他的想法有的比较极端,以至于我们会觉得他有毛病。其实任何敢于突破传统的人都会有点另类,否则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像很多现代的艺术作品我们无法理解一样,但这些东西却实实在在地代表了某种方向。

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完整。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时尚的词汇而已。多学了几门功课,会综合思考生物化学物理了就是素质高了吗?我们确实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质了。

忽然觉得我这个研究生也不过是个没断奶的蛀虫罢了,呵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