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络安全行业政策催化超预期
网络安全行业政策催化超预期。继《数据安全法》落地后,网络安全行业再次迎来新催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网安行业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今年以来,政策落地节奏明显超预期,行业已经进入景气度上行阶段。
《个人信息保护法》所影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互联网公司。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数据,目前中国互联网网站443万个,手机应用程序数量302万款。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对地图导航、运动健身、短视频等十多种类型的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了检测,351款APP因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25款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后,我们认为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加大数据安全投入。
处罚措施严厉,互联网公司将严格遵守法规。根据法律规定,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增量市场空间极为广阔。数据安全利好的产品包括加解密、安全交换、脱敏、过滤、分类治理、安全管控等。在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前,互联网公司对于用户数据极为漠视,数据泄露的新闻比比皆是,除去阿里腾讯字节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外,相关网络安全产品的渗透率很低。假设单个网站或者APP投入金额超过五万元,潜在市场空间即达到千亿元,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标志着网安行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政府预算不足
02
数据安全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与此前的草案二审稿相比,8月17日提请审议的三审稿进一步回应了社会关切,特别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针对性规范,同时对个人信息跨境提供规则作出相关规定。
国盛证券认为,数据安全成为互联网监管新内核,《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反垄断法》或将构成未来中国互联网监管的三大法律支柱。数据安全市场具备快速发展条件:1)顶层立法与配套细节具备落地条件;2)互联网厂商及企业需求迫切,主动加大数据安全建设力度;3)第三方安全厂商具备符合监管要求的解决方案。监管政策加码与大数据加速应用驱动数据安全发展,短期百亿市场以技术服务收入为主,长期SAAS运营收入有望达千亿。
来源:金融界网
03
一图详解我国 首部 个人信息保护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立足于隐私计算领域,推广隐私计算技术,
加强行业交流,实现科技向善、数据向善。
关注回复“1”,
自动获取《2021隐私计算白皮书/蓝皮书》
关注回复“2”,
自动获取中文版《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隐私治理指导手册》
更多最新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