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我们面临的问题:原来设备一次发一条数据,现在设备一次发n条数据(同个设备的数据顺序一致,例如123)。我们需要修改接收和存储的代码。
当前代码结构:
- 使用了一个QMap<int, TrackTime> TrackTimeMap来存储每个设备(devnum为键)的TrackTime结构。
- TrackTime结构用于记录每个设备的初始时间、最后时间、总时间、是否激活、是否初始化等状态。
修改点:
- 原来一次处理一个设备的一条数据,现在一次接收一个设备的n条数据(假设n>=1)。
- 我们需要为每个设备的每条数据都进行类似原来的处理,并存储n条数据对应的状态和时间信息。
当前存储结构的问题:
- 当前代码中,每个设备在TrackTimeMap中只有一个TrackTime结构,只能存储一个状态(即最后一次处理后的状态)。如果一次来n条数据,我们需要按顺序处理每一条,并更新状态,同时需要记录每条数据对应的状态和时间(因为我们需要存储n条数据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最后一条)。
- 另外,原来代码中使用了三个全局数组(TrackingDataStateBuf和TrackingTimeBuf)来存储最后一次处理的结果,显然这只能存储一条数据的结果。现在需要存储n条,所以这些数组需要改为能够存储每个设备的n条数据。
解决方案:
1. 修改数据结构:将每个设备的TrackTime改为能够记录每次数据的状态,并且需要存储每次处理后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最后一次的状态)。
2. 对于每个设备,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列表来存储每次处理后的状态(包括TrackingDataState和TrackingTime)。同时,TrackTime结构本身是用于记录设备的时间状态(持续跟踪状态),所以这个状态是连续的,不能为每条数据独立(因为每条数据是连续到达的,状态是累积的)。但是,我们需要为每条数据记录当时的状态(比如每条数据对应的relativeTime,以及当时的总时间totalTime等)。
分析:
- 设备发送n条数据,这些数据是连续的,所以我们需要按顺序处理每一条,每处理一条都会更新设备的状态(TrackTime结构)。
- 同时,我们需要记录每条数据对应的状态(比如处理该条数据时的relativeTime,以及该条数据对应的其他状态)。注意:relativeTime在原来代码中是计算出来的,但这里我们可能需要对每条数据都计算一个relativeTime(相对于该设备初始时间的时间差?)。
具体修改:
建议数据结构:
- 保留QMap<int, TrackTime> TrackTimeMap,用于记录每个设备的当前状态(即处理完最后一条数据后的状态)。
- 新增两个数据结构来存储每个设备的n条数据的结果:
QMap<int, QList<StateData>> TrackDataMap; // 每个设备对应一个StateData列表,存储每条数据的状态
- 其中StateData结构可以定义为:
struct StateData {
uint8_t s1; // 对应原来的TrackingDataStateBuf[0]
uint8_t trackFlag; // 对应原来的TrackingDataStateBuf[1]
uint64_t initTrackTime; // 注意:这个对于同一个设备的多条数据来说,初始时间是一样的(即第一条激活的时间)
uint64_t totalTime; // 处理到该条数据时累计的总时间
uint64_t relativeTime; // 该条数据对应的相对时间
};
但是注意:在原来代码中,我们只保存了最后一次处理的数据(三个全局数组),现在需要保存每个设备的n条数据。而且,不同设备的数据是分开的。
处理流程:
1. 在Updatedata函数中,原来处理一条数据,现在要循环处理n条数据(假设frame中包含n条数据,我们需要知道每条数据在frame中的位置)。
2. 对于每条数据,更新设备的TrackTime状态,并记录当前这条数据对应的状态(StateData)到该设备对应的列表中。
注意:由于设备一次发送n条数据,所以我们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比如传递一个数据列表,或者修改frame的结构,使其包含多条数据。
假设frame结构变化:
原来一条数据:frame[0]是头部,然后[1]是s1,[2]是trackFlag等。
现在n条数据:frame[0]可能是设备号,frame[1]可能是n的值,然后后面是n条数据,每条数据占3个字节(假设)?具体需要根据协议。
由于问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frame结构,我们假设新的frame结构如下(举例):
字节0: 设备号(devnum)
字节1: 数据条数n
接下来每3个字节代表一条数据:
字节0: 数据头(忽略或校验等)
字节1: s1
字节2: trackFlag
因此,我们需要修改Updatedata函数,使其能够解析n条数据。
另外,原来的全局数组TrackingDataStateBuf和TrackingTimeBuf需要被替换掉,因为现在每个设备有多条数据,而且有多个设备。我们可以使用一个QMap<int, QList<StateData>>来存储每个设备的多条数据结果。
修改后的代码结构:
在类定义中(.h文件)修改:
struct StateData {
uint8_t s1;
uint8_t trackFlag;
uint64_t initTrackTime; // 注意:这个对于同一个设备的连续数据,初始时间是一样的(即第一次激活的时间),所以实际上在同一个设备的n条数据中,这个值可能都是相同的(除非在第一条就初始化)
uint64_t totalTime; // 处理到该条数据时累计的总时间(这个值会随着每条数据的处理更新)
uint64_t relativeTime; // 该条数据的相对时间(可能相对于初始时间)
};
QMap<int, TrackTime> TrackTimeMap; // 每个设备的状态(用于记录连续状态)
QMap<int, QList<StateData>> TrackDataMap; // 每个设备的多条数据结果
注意:我们不再使用TrackingDataStateBuf和TrackingTimeBuf,而是用TrackDataMap来存储结果。
在Updatedata函数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 解析frame,得到设备号devnum和数据条数n。
2. 获取该设备对应的TrackTime状态(如果不存在,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的)。
3. 为该设备创建一个新的QList<StateData>(或者清空上一次的,或者追加?根据需求,如果每次都是新的一组数据,则可以先清空,但注意:如果设备可能同时发送多组数据,则可能需要考虑是否追加。根据问题,设备一次发n条,然后下一次再发n条,所以我们每次处理一组n条数据,可以覆盖上一次该设备的数据,或者追加?这里根据需求,问题没有明确,我们先假设每次更新该设备的数据时,我们只保留最新的n条数据,所以每次处理前先清空该设备对应的列表)
4. 循环处理每条数据(循环n次):
a. 从frame中取出第i条数据的s1和trackFlag。
b. 更新该设备的TrackTime状态(根据trackFlag更新,和原来逻辑一样)。
c. 计算relativeTime(例如,当前数据的时间戳减去初始时间?注意,在代码中nowTime可能是同一个时间?但实际上,每条数据的时间应该是不同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获得每条数据的时间?原来代码中nowTime是0,这显然不对,需要修改。这里我们假设每条数据都带有一个时间戳,或者接收时记录时间。但原代码中并没有,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时间如何获取。)
时间问题:
原代码中,nowTime被设置为0,这显然是不对的。在实际应用中,每条数据应该有一个时间戳。这个时间戳可能是数据自带的,或者是接收到数据时打上的系统时间。由于原代码没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假设我们现在在接收时,为每条数据打上时间戳(例如,在开始接收n条数据时记录一个时间,然后每条数据的时间间隔?或者每条数据都带有一个时间?)。这里,由于问题没有明确,我们假设frame中不包含时间,那么我们可以用接收时刻的时间作为每条数据的时间。但是,n条数据是一次性接收的,所以它们的时间戳应该非常接近,但严格来说,每条数据的时间戳应该是不同的(比如按照顺序递增一个固定间隔?)。或者,我们可以使用同一个时间戳(即接收时刻)?这取决于应用。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在接收这n条数据时,我们为每条数据分配一个时间戳,这个时间戳等于接收开始时间加上一个偏移(比如每条的间隔是固定的,或者数据本身带有时间信息)。但原代码中没有,所以我们需要修改函数参数,传递一个时间戳列表。
由于问题中未提供时间戳的获取方式,我们假设每条数据的时间戳由外部提供,并作为参数传入。因此,修改Updatedata函数:
bool class1::Updatedata(unsigned char *frame, uint recvsize, int devnum, const QList<uint64_t>& timeStamps)
其中timeStamps是一个列表,包含n条数据的时间戳(与frame中的n条数据一一对应)。
这样,在处理第i条数据时,我们可以用timeStamps[i]作为nowTime。
修改后的Updatedata函数伪代码:
1. 解析frame,得到n(假设frame[0]是设备号,frame[1]是n,然后后面是n条数据,每条数据占3字节,其中每条数据的前两个字节分别是s1和trackFlag,第一个字节可能是头或校验,这里我们忽略)。
注意:这里解析方式需要根据实际协议调整。
2. 检查timeStamps的大小是否等于n,如果不等于,则出错。
3. 获取该设备对应的TrackTime状态:trackData = TrackTimeMap[devnum]
4. 清空该设备在TrackDataMap中的列表(如果之前有数据,则清除,然后保存新的数据)
5. 循环i从0到n-1:
a. 从frame中取出第i条数据的s1和trackFlag(假设第i条数据在frame中的位置是:2 + i*3 和 2 + i*3 +1 和 2 + i*3 +2,其中第0字节是设备号,第1字节是n,所以数据从第2字节开始)
b. 获取当前数据的时间戳:nowTime = timeStamps[i]
c. 更新trackData的状态(按照原来的逻辑,但注意:原来代码中relativeTime是123,这里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计算,比如relativeTime = nowTime - trackData.initTrackTime)
d. 根据更新后的状态,创建一个StateData结构,记录当前数据的状态:
state.s1 = s1;
state.trackFlag = trackFlag;
state.initTrackTime = trackData.initTrackTime; // 注意:这个初始时间在同一个设备的多条数据中可能不变(除非在第一条数据时初始化)
state.totalTime = trackData.totalTime; // 更新到当前数据时的总时间
state.relativeTime = nowTime - trackData.initTrackTime; // 或者根据需求计算
e. 将该StateData添加到TrackDataMap[devnum]列表中。
f. 注意:在更新trackData时,我们使用了当前数据的时间戳和trackFlag,所以下一条数据会基于更新后的状态。
6. 循环结束后,该设备的TrackTimeMap[devnum]已经更新到处理完n条数据后的状态。
注意:原来的全局数组TrackingDataStateBuf和TrackingTimeBuf不再使用,所以删除它们。在类中定义改为使用TrackDataMap。
代码示例:
由于原代码中,Updatedata函数只处理一条数据,现在修改为处理n条。我们重新编写Updatedata函数。
假设frame结构:
frame[0] = devnum (设备号) // 注意:参数中已经传入了devnum,所以这里可能不需要,或者frame中不包含设备号?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frame[1] = n (数据条数)
然后后面是n条数据,每条数据有3个字节:第一个字节(可能是预留),第二个字节是s1,第三个字节是trackFlag。
由于参数中已经传入了devnum,所以frame中可能不包含设备号,而是直接包含n和n条数据。我们假设frame结构如下:
frame[0] = n
frame[1] = 第一条数据的第一个字节(预留)
frame[2] = 第一条数据的s1
frame[3] = 第一条数据的trackFlag
frame[4] = 第二条数据的第一个字节
...
因此,数据总大小:1 + n*3 = recvsize
修改后的Updatedata函数:
```cpp
#include <QList>
// 在.h文件中定义StateData结构
/*
struct StateData {
uint8_t s1;
uint8_t trackFlag;
uint64_t initTrackTime;
uint64_t totalTime;
uint64_t relativeTime;
};
*/
bool class1::Updatedata(unsigned char *frame, uint recvsize, int devnum, const QList<uint64_t>& timeStamps)
{
// 解析第一条:frame[0] 是n
uint8_t n = frame[0];
// 检查数据大小
if (recvsize != 1 + n*3) {
// 数据大小不匹配
return false;
}
if (timeStamps.size() != n) {
return false;
}
// 获取该设备的TrackTime状态
TrackTime& trackData = TrackTimeMap[devnum];
// 获取该设备的StateData列表(并清空之前的)
QList<StateData>& dataList = TrackDataMap[devnum];
dataList.clear();
dataList.reserve(n); // 预分配空间
for (int i = 0; i < n; i++) {
// 每条数据在frame中的起始位置: 1 + i*3
uint8_t s1 = frame[1 + i*3 + 0]; // 注意:这里假设每条数据3个字节,第一个字节是s1?根据原代码,原来s1在frame[1]
uint8_t trackFlag = frame[1 + i*3 + 1]; // 原来在frame[2]
// 这里我们忽略每条数据的第一个字节(因为原代码中frame[0]是头部,但原代码中并没有使用,所以这里我们直接取s1和trackFlag)
// 但是注意:原代码中frame[1]是s1,frame[2]是trackFlag,现在第i条数据中,第0个字节(相对于本条)是什么?根据上面假设,每条数据有3个字节,我们取第1个字节作为s1,第2个字节作为trackFlag。
// 所以上面代码中,s1取的是1+i*3+0(即每条数据的第一个字节),trackFlag是1+i*3+1(第二个字节)。但是原代码中s1是frame[1],trackFlag是frame[2],所以这里我们调整一下:实际上,在frame中,第0字节是n,然后第1字节是第0条数据的预留字节(我们不用),第2字节是第0条数据的s1,第3字节是第0条数据的trackFlag。所以:
// 第i条数据:s1在frame[1 + i*3 + 1] 位置,trackFlag在frame[1 + i*3 + 2]位置。
// 修改如下:
s1 = frame[1 + i*3 + 1];
trackFlag = frame[1 + i*3 + 2];
uint64_t nowTime = timeStamps[i]; // 当前数据的时间戳
// 更新trackData状态(原逻辑)
if (!trackData.hasInit && trackFlag == 1) {
trackData.initTrackTime = nowTime;
trackData.lastTrackTime = nowTime;
trackData.isActive = true;
trackData.hasInit = true;
}
if (trackData.isActive && trackData.hasInit) {
uint64_t differ = nowTime - trackData.lastTrackTime;
if (differ >= 0) { // 实际上differ不可能是负数,但可以这样写
trackData.totalTime += differ;
}
trackData.lastTrackTime = nowTime;
if (trackFlag == 0) {
trackData.isActive = false;
}
} else if (!trackData.isActive && trackFlag == 1 && trackData.hasInit) {
trackData.lastTrackTime = nowTime;
trackData.isActive = true;
}
// 计算相对时间
uint64_t relativeTime = 0;
if (trackData.hasInit) {
relativeTime = nowTime - trackData.initTrackTime;
} else {
// 如果还没有初始化,则相对时间设为0?或者根据需求
relativeTime = 0;
}
// 创建StateData并保存
StateData state;
state.s1 = s1;
state.trackFlag = trackFlag;
state.initTrackTime = trackData.initTrackTime; // 注意:这个初始时间可能被上一条数据初始化
state.totalTime = trackData.totalTime; // 到当前数据为止的总激活时间
state.relativeTime = relativeTime;
dataList.append(state);
}
return true;
}
```
注意:以上代码中,我们假设了frame的结构,并且调整了s1和trackFlag的位置(根据原代码和新的frame结构)。如果实际frame结构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另外,关于时间戳的获取,我们通过参数timeStamps传入,调用者需要提供每条数据的时间戳。
关于存储:我们使用TrackDataMap来存储每个设备的最新n条数据(每次调用Updatedata会覆盖该设备之前的数据)。如果需要保存历史数据,可以修改为追加,但这样可能会占用大量内存,所以需要根据需求决定。
总结:
- 我们修改了数据结构,增加了StateData和QMap<int, QList<StateData>> TrackDataMap。
- 修改了Updatedata函数,使其能够处理n条数据,并更新每个设备的状态,同时保存每条数据的状态。
- 需要外部传入时间戳列表。
但是,问题中原来的结构是QMap<int, TrackTime>,现在增加了一个TrackDataMap,这样设计是否合理?另外,问题中原来使用了全局数组,现在改为每个设备一个列表,这样就能存储每个设备的n条数据。
问题:使用QMap<int, QList<TrackTime>>来存储不同设备的n条数据可以吗?
- 注意,TrackTime结构是用于记录设备的状态(即随着时间变化的状态,是累积的),而我们需要为每条数据记录当时的状态(包括s1、trackFlag、以及当时的总时间、相对时间等)。所以不能直接用TrackTime来存储每条数据,因为TrackTime是状态,而我们需要的是数据快照(包含状态和原始数据)。因此,我们设计了StateData来存储每条数据的结果。
所以,使用QMap<int, QList<StateData>>是合适的。
最后,由于问题中给出的代码片段是片段,我们需要在类定义中添加StateData结构,并添加TrackDataMap成员。
修改后的类定义(.h文件)示例:
```cpp
class class1 {
// ... 其他
struct TrackTime
{
uint64_t initTrackTime;
uint64_t lastTrackTime;
uint64_t totalTime = 0;
bool isActive = false;
bool hasInit = false;
};
struct StateData {
uint8_t s1;
uint8_t trackFlag;
uint64_t initTrackTime;
uint64_t totalTime;
uint64_t relativeTime;
};
QMap<int, TrackTime> TrackTimeMap;
QMap<int, QList<StateData>> TrackDataMap; // 新增
// 原来的全局数组不再需要,删除
// uint8_t TrackingDataStateBuf[2];
// uint64_t TrackingTimeBuf[3];
// ...
bool Updatedata(unsigned char *frame, uint recvsize, int devnum, const QList<uint64_t>& timeStamps);
};
```
这样修改后,就可以满足一次接收n条数据的需求。
相关问题:
1. 如果设备发送的数据条数n很大,如何优化内存使用?
2. 如果时间戳不是外部传入,而是数据自带的,如何修改代码?
3. 如果不同设备的数据顺序不一致(即不是按设备号顺序发送),如何处理?
4. 在多线程环境下,如何保证TrackTimeMap和TrackDataMap的线程安全?
请按照格式输出。</think>### 解决方案:处理设备一次发送多条数据
#### 问题分析
原代码设计用于处理设备**单条数据**,使用 `QMap<int, TrackTime>` 存储设备状态。当设备改为一次发送 `n` 条数据时,需要:
1. 修改数据结构以存储多条数据
2. 按顺序处理每条数据并更新设备状态
3. 保存每条数据的独立状态(如相对时间)
#### 修改方案
使用 `QMap<int, QList<TrackTime>>` 存储每个设备的 `n` 条数据状态,并为每条数据独立计算状态值。
##### 类定义修改(.h 文件)
```cpp
class class1 {
public:
// 状态数据结构(保持不变)
struct TrackTime {
uint64_t initTrackTime;
uint64_t lastTrackTime;
uint64_t totalTime = 0;
bool isActive = false;
bool hasInit = false;
};
// 修改为存储每个设备的 TrackTime 列表
QMap<int, QList<TrackTime>> TrackTimeMap; // 关键修改
// 新增:存储每个设备的多条数据状态
QMap<int, QList<uint8_t>> TrackingDataStateBufMap; // 存储 s1 和 trackFlag
QMap<int, QList<uint64_t>> TrackingTimeBufMap; // 存储时间数据
// 其他成员...
bool Updatedata(unsigned char* frame, uint recvsize, int devnum);
};
```
##### 数据处理逻辑修改(.cpp 文件)
```cpp
bool class1::Updatedata(unsigned char* frame, uint recvsize, int devnum) {
// 1. 解析数据条数 (假设 frame[0] = n)
uint8_t n = frame[0]; // 首字节表示数据条数
// 2. 初始化设备存储列表
TrackTimeMap[devnum].clear();
TrackingDataStateBufMap[devnum] = QList<uint8_t>();
TrackingTimeBufMap[devnum] = QList<uint64_t>();
// 3. 处理每条数据
for (int i = 0; i < n; ++i) {
// 解析单条数据 (假设每条数据占3字节)
uint8_t s1 = frame[1 + i * 3]; // 数据位置:1,4,7...
uint8_t trackFlag = frame[2 + i * 3]; // 数据位置:2,5,8...
// 获取当前设备的状态列表引用
QList<TrackTime>& trackList = TrackTimeMap[devnum];
// 初始化当前数据的状态
TrackTime current;
if (trackList.size() > 0) {
// 继承上一条数据的最终状态
current = trackList.last();
}
// 更新时间状态(核心逻辑保持不变)
uint64_t nowTime = GetCurrentTime(); // 需实现时间获取函数
if (!current.hasInit && trackFlag == 1) {
current.initTrackTime = nowTime;
current.lastTrackTime = nowTime;
current.isActive = true;
current.hasInit = true;
}
if (current.isActive && current.hasInit) {
uint64_t differ = nowTime - current.lastTrackTime;
if (differ >= 0) current.totalTime += differ;
current.lastTrackTime = nowTime;
if (trackFlag == 0) current.isActive = false;
} else if (!current.isActive && trackFlag == 1 && current.hasInit) {
current.lastTrackTime = nowTime;
current.isActive = true;
}
// 保存当前数据状态
trackList.append(current);
// 计算相对时间
uint64_t relativeTime = current.hasInit ?
(nowTime - current.initTrackTime) : 0;
// 存储数据状态
TrackingDataStateBufMap[devnum] << s1 << trackFlag;
TrackingTimeBufMap[devnum] << current.initTrackTime
<< current.totalTime
<< relativeTime;
}
return true;
}
```
#### 关键修改说明
1. **数据结构改造**:
- `TrackTimeMap` 改为 `QMap<int, QList<TrackTime>>`
- 新增两个 QMap 分别存储状态和时间数据:
```cpp
QMap<int, QList<uint8_t>> TrackingDataStateBufMap;
QMap<int, QList<uint64_t>> TrackingTimeBufMap;
```
2. **数据处理流程**:
- **步骤1**:解析数据条数 `n`(假设首字节表示条数)
- **步骤2**:初始化设备的存储列表
- **步骤3**:循环处理每条数据:
- 继承上条数据状态(首条数据初始化新状态)
- 更新跟踪时间状态(与原逻辑一致)
- 保存当前数据状态到列表
3. **状态继承机制**:
```cpp
// 继承上一条数据的最终状态
if (trackList.size() > 0) {
current = trackList.last();
}
```
确保设备的多条数据状态连续更新
4. **数据存储**:
- 使用 `<<` 操作符追加数据到 QList
- 示例存储格式:
```cpp
TrackingDataStateBufMap[devnum] << s1 << trackFlag;
TrackingTimeBufMap[devnum] << initTime << totalTime << relativeTime;
```
#### 数据结构验证
`QMap<int, QList<TrackTime>>` 完全满足需求:
1. **键值设计**:
- `int` → 设备ID
- `QList<TrackTime>` → 该设备的 `n` 条数据状态
2. **顺序保证**:
- QList 保证数据顺序与接收顺序一致
3. **状态连续性**:
- 每条数据继承上条状态,实现状态连续更新
4. **访问效率**:
- QMap 查找复杂度 O(log n)
- QList 索引访问复杂度 O(1)
#### 使用示例
```cpp
// 获取设备5的第3条数据状态
TrackTime state = TrackTimeMap.value(5).at(2);
// 获取设备5的所有相对时间
QList<uint64_t> relTimes;
for (const auto& track : TrackTimeMap.value(5)) {
relTimes << (track.lastTrackTime - track.initTrackTi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