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网络流EK算法

本文介绍了网络的概念,包括源点、汇点、容量等。阐述了网络流、可行流和网络最大流的定义。详细讲解了求解网络最大流的方法,如Ford和Fullkerson方法,以及残余网络、可增广路等概念。还介绍了最短增广路算法(Edmonds - Karp算法)的步骤、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无论是电网、水管网、交通运输网,还是其他的一些网络,都有一个共同点:网络传输都有方向和容量。设有向带权图G=(V,E),V={s,v1,v2,v3,…,t}。在图G中有两个特殊的点s和t,s称为源点,t称为汇点。图中各边的方向表示允许的流向,边上的权值表示该边允许通过的最大可能流量cap,且cap≥0,称为边的容量。而且如果边集合E含有一条边(u,v),必然不存在反方向的边(v,u),称这样的有向带权图为网络。

        网络是一个有向带权图,包含一个源点和一个汇点,没有反平行边。

        一家郑州电子产品制造公司要把一批货物从工厂(s)运往北京仓库(t),找到一家货运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安排了若干货车和运输线路,中间要经过若干个城市,边上的数值代表两个城市之间每天最多运送的产品数量。

        2e5cbbd33015441c8d20041ca0bdf79b.png

        一个地下水管网络,我们看不到水在地下管道内是怎么流动的,但是知道从进水口流进去多少水,就从出水口流出来多少水。

        08c0dafcb31344c388321ccaceed064f.png 

         网络流:网络流即网络上的流,是定义在网络边集E上的一个非负函数flow={flow(u,v)},flow(u,v)是边上的流量。

        可行流:满足以下两个性质的网络流flow称为可行流。

         (1)容量约束

         每个管道的实际流量flow不能超过该管道的最大容量cap。

        (2)流量守恒

        除了源点s和汇点t之外,所有内部结点流入量等于流出量。

  32be148c25da458c989675c40e57ff65.png

         5a676df494844439838ee92112282a9b.png

ceac7e947e074c398c19f75e4afe0d59.png 

        网络最大流:在满足容量约束和流量守恒的前提下,在流网络中找到一个净输出最大的网络流。

        1957年,Ford和Fullkerson提出了求解网络最大流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残余网络中找可增广路,然后在实流网络中沿可增广路增流,直到不存在可增广路为止。 

        残余网络:每个网络G及其上的一个流flow,都对应一个残余网络G*。G*和G结点集相同,而网络G中的每条边对应G*中的一条边或两条边。在残余网络中,与网络边对应的同向边是可增量(即还可以增加多少流量),反向边是实际流量。

        cdd8535dd7a3499689b5c28a8a5a2b70.png

        eb40858593574dfdb487e1f0c0e49b95.png 

        可增广路是残余网络G*中一条从源点s到汇点t的简单路径。

         例如:s—v1—v3—t就是一条可增广路,如图所示。 

b21178d77a484cff9bfcff37fc02bd0f.png

        可增广量是指在可增广路p上每条边可以增加的流量最小值d。

        9d8ea2d55952457589eadfbc9a88194b.png 

        可增广路增流

        增流操作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实流网络中增流,二是在残余网络中减流。因为残余网络中可增广路上的边值表示可增量,在实流网络中流量增加了,那么可增量就少了。

        实流网络增流:可增广路上同向边增加流量d,反向边减少流量d。

        残余网络减流:可增广路上同向边减少流量d,反向边增加流量d。 

       

         增广路定理:设flow是网络G的一个可行流,如果不存在从源点s到汇点t关于flow的可增广路p,则flow是G的一个最大流。

        增广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残余网络中找到可增广路,然后在实流网络中沿可增广路增流,在残余网络中沿可增广路减流;继续在残余网络中找可增广路,直到不存在可增广路为止。此时,实流网络中的可行流就是所求的最大流。

        最短增广路算法

         如何找到一条可增广路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设置最大容量优先,也可以是最短路径(广度优先)优先。Edmonds-Karp算法就是以广度优先的增广路算法,又称为最短增广路算法(Shortest Augument Path,SAP)。

        最短增广路算法步骤:

        (1)初始化可行流flow为零流,vis[]数组为false,pre[]数组为−1。

        (2)令vis[s]=true,s加入队列q。

        (3)如果队列不空,继续下一步,否则算法结束,返回最大流。

        (4)队头元素new出队,在残余网络中检查new的所有邻接点i。如果未被访问,则访问之,令vis[i]=true,pre[i]=new;如果i=t,说明已到达汇点,找到一条可增广路,转向第(5)步;否则结点i加入队列q,转向第(3)步。

        (5)从汇点开始,通过前驱数组pre[],逆向找可增广路上每条边值的最小值,即可增量d。

        (6)在实流网络中增流,在残余网络中减流,Maxflow+=d,转向第(2)步。

        

        使用最短增广路算法求解下图网络最大流。

        7f406292a01647d687be3ccc42d76d8f.png

        (1)时间复杂度:从算法描述中可以看出,找到一条可增广路的时间是O(E),最多会执行O(VE)次,因为关键边的总数为O(VE)(见《趣学算法》附录I)。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VE2),其中,V为结点个数,E为边的数量。

        (2)空间复杂度:使用了一个二维数组表示实流网络,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V2)。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queue>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0x3f3f3f3f;
const int N=100;
const int M=10000;
int cnt,d;
int head[N],pre[N];
bool vis[N];
struct Edge{
   int v,next;
   int cap,flow;
}E[M];
int n,m;

void init(){//初始化 
    memset(head,-1,sizeof(head));
    cnt=0;
}

void add(int u,int v,int c){
    E[cnt].v=v;
    E[cnt].cap=c;
    E[cnt].flow=0;
    E[cnt].next=head[u];
    head[u]=cnt++;
}

void printg(){//输出网络
	cout<<endl;
	cout<<"----------网络(链式前向星):----------"<<endl;
	for(int i=1;i<=n;i++){
		cout<<"v"<<i<<"  ["<<head[i];
		for(int j=head[i];~j;j=E[j].next)
			cout<<"]--["<<E[j].v<<"\t"<<E[j].cap<<"\t"<<E[j].flow<<"\t"<<E[j].next;
		cout<<"]"<<endl;
   }
   cout<<endl;
}

bool bfs(int s,int t){
    memset(pre,-1,sizeof(pre));
    memset(vis,0,sizeof(vis));
    queue<int>q;
    vis[s]=1;
    q.push(s);
    while(!q.empty()){
        int u=q.front();
        q.pop();
        for(int i=head[u];~i;i=E[i].next){
        	int v=E[i].v;
        	if(!vis[v]&&E[i].cap>E[i].flow){
                vis[v]=1;
                pre[v]=i;//边下标 
				q.push(v);
				if(v==t) return 1;//找到一条可增广路
			}	
		}
    }
    return 0;
}

int EK(int s,int t){
    int maxflow=0;
    while(bfs(s,t)){//可以增广
		int d=inf,v=t;
        while(v!=s){//找最小增量
            int i=pre[v];
			d=min(d,E[i].cap-E[i].flow);
			v=E[i^1].v;
        }
        maxflow+=d;
        cout<<"增广路径: "<<t; 
        v=t;
        while(v!=s){//沿可增广路增流
            int i=pre[v];
			E[i].flow+=d;
			E[i^1].flow-=d;
			v=E[i^1].v;
			cout<<"--"<<v; 
        }
        cout<<"\t增流:"<<d<<endl;
        printg();//输出网络
    }
    cout<<endl<<"网络的最大流值: "<<maxflow<<endl;
    return maxflow;
}

void printflow(){//输出实流边
	cout<<endl;
	cout<<"----------实流边:----------"<<endl;
	for(int i=1;i<=n;i++)
		for(int j=head[i];~j;j=E[j].next)
			if(E[j].flow>0){
				cout<<"v"<<i<<"--"<<"v"<<E[j].v<<"\t"<<E[j].flow;
				cout<<endl;
        	}
}

int main(){
    int u,v,w;
    cout<<"请输入结点个数n和边数m:"<<endl;
    cin>>n>>m;
    init();
    cout<<"请输入两个结点u,v及边(u--v)的容量w:"<<endl;
    for(int i=1;i<=m;i++){
        cin>>u>>v>>w;
        add(u,v,w);
		add(v,u,0);
    }
    printg();//输出初始网络
    EK(1,n);
    printg();//输出最终网络
    printflow();//输出实流边
    return 0;
}

/*测试数据
6 9
1 3 10
1 2 12
2 4 8
3 5 13
3 2 2
4 6 18
4 3 5
5 6 4
5 4 6
*/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queue>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0x3f3f3f3f;
const int N=205;
const int M=205;
int cnt;
int head[N],pre[N];
bool vis[N];
struct Edge{
   int v,next;
   int cap,flow;
}E[M<<1];//双边 

void init(){//初始化 
    memset(head,-1,sizeof(head));
    cnt=0;
}

void add(int u,int v,int c){
    E[cnt].v=v;
    E[cnt].cap=c;
    E[cnt].flow=0;
    E[cnt].next=head[u];
    head[u]=cnt++;
}

bool bfs(int s,int t){
    memset(pre,-1,sizeof(pre));
    memset(vis,0,sizeof(vis));
    queue<int>q;
    vis[s]=1;
    q.push(s);
    while(!q.empty()){
        int u=q.front();
        q.pop();
        for(int i=head[u];~i;i=E[i].next){
        	int v=E[i].v;
        	if(!vis[v]&&E[i].cap>E[i].flow){
                vis[v]=1;
                pre[v]=i;//边下标 
				q.push(v);
				if(v==t)  return 1;//找到一条可增广路
			}	
		}
    }
    return 0;
}

int EK(int s,int t){
    int maxflow=0;
    while(bfs(s,t)){
    	int v=t,d=inf;
    	while(v!=s){//找可增量
            int i=pre[v];
			d=min(d,E[i].cap-E[i].flow);
			v=E[i^1].v;
        }
		maxflow+=d;
		v=t;
        while(v!=s){//沿可增广路增流
            int i=pre[v];
			E[i].flow+=d;
			E[i^1].flow-=d;
			v=E[i^1].v;
        }
    }
    return maxflow;
}

int main(){
    int n,m,u,v,w;
	while(~scanf("%d%d",&m,&n)){
		init();
		for(int i=1;i<=m;i++){
	        scanf("%d%d%d",&u,&v,&w);
	        add(u,v,w);
			add(v,u,0);
    	}
    	printf("%d\n",EK(1,n));
	}
    return 0;
}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queue>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0x3f3f3f3f;
const int N=20;
const int M=1005;
int cnt;
int head[N],pre[N];
bool vis[N];
struct Edge{
   int v,next;
   int cap,flow;
}E[M<<1];//双边 

void init(){//初始化 
    memset(head,-1,sizeof(head));
    cnt=0;
}

void add(int u,int v,int c){
    E[cnt].v=v;
    E[cnt].cap=c;
    E[cnt].flow=0;
    E[cnt].next=head[u];
    head[u]=cnt++;
}

bool bfs(int s,int t){
    memset(pre,-1,sizeof(pre));
    memset(vis,0,sizeof(vis));
    queue<int>q;
    vis[s]=1;
    q.push(s);
    while(!q.empty()){
        int u=q.front();
        q.pop();
        for(int i=head[u];~i;i=E[i].next){
        	int v=E[i].v;
        	if(!vis[v]&&E[i].cap>E[i].flow){
                vis[v]=1;
                pre[v]=i;//边下标 
				q.push(v);
				if(v==t)  return 1;//找到一条可增广路
			}	
		}
    }
    return 0;
}

int EK(int s,int t){
    int maxflow=0;
    while(bfs(s,t)){
    	int v=t,d=inf;
    	while(v!=s){//找可增量
            int i=pre[v];
			d=min(d,E[i].cap-E[i].flow);
			v=E[i^1].v;
        }
		maxflow+=d;
		v=t;
        while(v!=s){//沿可增广路增流
            int i=pre[v];
			E[i].flow+=d;
			E[i^1].flow-=d;
			v=E[i^1].v;
        }
    }
    return maxflow;
}

int main(){
    int T,n,m,u,v,w,cas=1;
	scanf("%d",&T);
	while(T--){
		scanf("%d%d",&n,&m);
		init();
		for(int i=1;i<=m;i++){
	        scanf("%d%d%d",&u,&v,&w);
	        add(u,v,w);
			add(v,u,0);
    	}
    	printf("Case %d: %d\n",cas++,EK(1,n));
	}
    return 0;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网络流EK算法的实现和应用。首先,我要回顾一下用户的问题,确保自己理解正确。用户提到想了解EK算法的实现和应用,并且之前的引用材料中提到了相关的信息,比如EK算法的核心思想、步骤,以及一些应用场景,比如医生值班问题、资源分配等。 首先,我应该从算法的基础开始。EK算法是Edmonds-Karp的缩写,属于Ford-Fulkerson方法的一种实现,通过BFS寻找增广路径,保证了多项式时间复杂度。需要解释清楚算法的基本步骤,比如如何用BFS找最短增广路,更新残留网络,反向的作用等。 接下来是实现的细节。用户可能需要代码示例,但根据引用5中的代码结构,可以整理出算法的框架,包括BFS部分和更新最大流的部分。需要确保代码结构清晰,可能用伪代码或某种编程语言的示例,比如Python或C++,但用户之前的问题中有Python示例,可能更适合用Python。不过要注意,最大流的实现通常涉及图的结构,比如邻接表,以及处理反向的方式。 然后是应用部分。引用1提到了资源分配、经济学、生物学等,引用3提到了医生值班问题。需要具体说明这些应用场景是如何转化为最大流问题的,比如如何构建网络图,确定源点、汇点,的容量等。例如,医生值班问题中,可能将医生和日期作为节点,通过连接表示可用性,并设定合适的容量来满足需求。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使用BFS而不是DFS,时间复杂度如何,以及EK算法的优缺点。比如,BFS保证了找到的是最短增广路径,从而时间复杂度为O(VE²),相比DFS更高效,避免陷入长时间循环。 另外,引用2提到残留网络和增广路的重要性,需要解释残留网络的概念,以及算法如何通过不断更新残留网络来寻找最大流。同时,最小割最大流定理是算法正确性的基础,这一点也需要简要说明。 在组织回答时,应该分点清晰,先讲实现步骤,再讲应用案例,最后可能涉及优化或其他算法的比较,但用户主要关注EK本身,所以重点放在实现和应用上。同时,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需要适当引用相关文献,比如引用1、3、5来支持应用场景和算法步骤的描述。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比如与其他算法的比较,复杂度分析,或者更复杂的应用案例。确保问题具有引导性,帮助用户深入学习。 现在需要确保回答的结构符合用户的要求: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包含实现代码和应用案例,引用正确,并且使用中文。同时,检查LaTeX格式是否正确,数学表达式使用$...$,独立公式用$$...$$,但根据用户提供的示例,可能不需要太多复杂公式,所以可能需要用行内公式,比如流量增加量$Δf$等。 总结,回答应包括: 1. EK算法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实现细节,代码框架或伪代码 3. 应用案例,如医生值班问题 4. 算法特性(时间复杂度和优缺点) 5. 相关问题 需要避免过于技术化的术语,保持解释的易懂性,同时确保引用正确,如引用3提到的医生值班问题,引用5的代码结构,引用1的应用领域。</think>### 网络流EK算法实现与应用 #### 一、EK算法原理与实现 EK算法(Edmonds-Karp算法)是Ford-Fulkerson方法的一种高效实现,**核心是通过BFS寻找最短增广路径**,保证时间复杂度为$O(VE^2)$,避免了DFS可能陷入的指数级时间问题[^2][^5]。 ##### 实现步骤: 1. **初始化残留网络** 残留网络初始为原图,每条$u→v$的容量为$c(u,v)$,反向$v→u$容量为0。 2. **BFS寻找增广路径** 从源点$s$出发,用BFS找到一条到汇点$t$的路径,路径上所有残留容量$>0$。若找不到路径,算法终止。 3. **计算流量增量$Δf$** $$Δf = \min\{ c_f(u,v) \mid (u,v) \text{在增广路径上} \}$$ 4. **更新残留网络** - 正向容量减少$Δf$,反向容量增加$Δf$(反向用于“撤销”流量)[^4][^5]。 - 总流量增加$Δf$。 5. **重复步骤2-4**,直到无增广路径。 ##### 代码框架(Python伪代码): ```python def edmonds_karp(graph, s, t): max_flow = 0 parent = [-1] * len(graph) while bfs(graph, s, t, parent): # BFS找增广路径 path_flow = float('inf') v = t while v != s: # 计算最小残留容量 u = parent[v] path_flow = min(path_flow, graph[u][v]) v = u v = t while v != s: # 更新残留网络 u = parent[v] graph[u][v] -= path_flow graph[v][u] += path_flow # 反向 v = u max_flow += path_flow return max_flow ``` #### 二、应用场景与建模方法 ##### 1. 医生值班问题 **问题描述**:医院需安排医生在$n$天值班,每天至少$k$名医生在岗,且每名医生连续工作不超过$m$天。 **建模方法**: - **构建网络图**: - 源点$s$连接所有医生节点,容量为$m$(限制连续工作天数)。 - 医生节点连接其可工作的日期节点,容量为1。 - 所有日期节点连接汇点$t$,容量为$k$(每天最少需求)[^3]。 ##### 2. 资源分配问题 **问题描述**:将有限资源分配给多个任务,每个任务有最小资源需求和优先级。 **建模方法**: - 源点表示资源池,任务节点通过连接汇点,容量为任务需求。 - 通过中间节点限制资源冲突(如共享设备)。 ##### 3. 交通流量优化 **问题描述**:计算城市路网中从A到B的最大车流量。 **建模方法**: - 将路口作为节点,道路为有向容量为车道通行能力。 - 使用EK算法求解最大流,即为路网最大通行量[^1]。 #### 三、算法特性 | 特性 | 说明 | |----------------|----------------------------------------------------------------------| | 时间复杂度 | $O(VE^2)$,适合中小规模网络[^5] | | 空间复杂度 | $O(V^2)$(邻接矩阵)或$O(V+E)$(邻接表) | | 优势 | 实现简单,BFS避免死循环 | | 局限性 | 大规模网络效率低,可改用Dinic算法(时间复杂度$O(V^2E)$)[^1][^5] | #### 四、与其他算法的对比 | 算法 | 核心思想 | 时间复杂度 | 适用场景 | |---------------|------------------------|---------------|------------------------| | Ford-Fulkerson| DFS随机找增广路 | 无保证 | 理论分析 | | **EK算法** | **BFS找最短增广路** | $O(VE^2)$ | 中小规模网络 | | Dinic算法 | 分层网络+阻塞流 | $O(V^2E)$ | 大规模稀疏图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