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Bug篇
1.1 如何创建bug
创建bug的要素:问题出现的版本、问题出现的环境、重现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等。
1.2 Bug的级别
不同的bug等级,和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是直接挂钩的。
一般分为:崩溃、严重、一般、次要。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划分规则。
1.3 Bug的生命周期


1.4 跟开发产生争执怎么办
(1) 批判性思维,先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提的bug是否是无效bug,或者bug描述的不清楚。
(2) 合理友好地沟通,站在用户的角度反问:如果你是用户,你能接受这样的体验吗?
(3) 如果开发人员对bug等级不满,可以拿着企业的Bug定级规范,有理有据地和他沟通。
(4)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提出bug的同时,给开发人员一些参考性建议。
(5)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召开bug评审。召集相关代表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个bug,如何预防类似的bug再发生。
二、用例篇
2.1 设计测试用例的万能公式

2.2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2.2.1 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成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步骤:确认有效、无效等价类后,编写测试用例。

2.2.2 边界值
边界值:有效边界值+无效边界值
2.2.3 判定表法
步骤:
(1) 确认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
(2) 找出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之间所有可能的关系;
(3) 画判定表;
(4) 根据判定表编写测试用例。
2.2.4 场景设计法

2.2.5 正交法
用的比较少,基本不可见。

正交表的特点:
(1) 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
(2) 任意两列中,数字排列的方式齐全且均衡。
根据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找出因素和水平数;
(2) 借助allpairs工具生成正交表;
(3) 根据正交表编写测试用例;
(4) 补充可能存在遗漏但很重要的测试用例。
如何生成正交表:
(1) 将水平和因素写入Excel表中;
(2) 在allpairs同级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txt文件,将Excel表中的内容复制进去后保存。
(3) 使用cmd命令生成正交表。

2.2.6 错误猜测法
依赖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积累。
三、测试分类篇
3.1 按照测试对象划分

3.1.1 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 = 正常运行时间 / (正常运行时间+非正常运行时间) * 100%
3.1.2 容错性测试
软件对于各种异常输入,都能正常响应。
3.1.3 安装卸载测试
3.1.4 内存泄漏测试
(1) 人工检查;
(2) 借助工具进行静态扫描
3.1.5 弱网测试
借助工具模拟弱网环境,如Fiddler:

3.2 按照是否查看代码划分

3.2.1 为什么不能让灰盒测试取代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灰盒测试没有白盒测试那么详尽,没有黑盒测试覆盖产品的广度大。
3.2.2 上面三种测试方法哪种测试方法用的多?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都会用到,具体用哪个需要根据具体工作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测试人员使用黑盒测试要多一些。
3.3 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3.3.1 冒烟测试
开发人员完成开发任务后,测试人员需要先评估软件是否具备可测试的条件。
3.3.2 回归测试
对历史版本、历史功能进行测试,保证功能都是符合要求的。
软件测试指南:Bug管理、用例设计与测试分类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