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简介
网络七层协议(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即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
应用层:
简介: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是计算机用户,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它在其他6层工作的基础上,负责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并完成网络用户提出的各种网络服务及 应用所需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等各种协议。此外,该层还负责协调各个应用程序间的工作。
应用层也称为应用实体(AE),它由若干个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和一个或多个公用应用服务元素(CASE)组成。每个SASE提供特定的应用服务,例如文件运输访问和管理(FTAM)、电子文电处理(MHS)、虚拟终端协议(VAP)等。CASE提供一组公用的应用服务,例如联系控制服务元素(ACSE)、可靠运输服务元素(RTSE)和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等。
-
表示层:
1.介绍
表示层(Presentation)位于OSI分层结构的第六层,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与第五层提供透明的数据运输不同,表示层是处理所有与数据表示及运输有关的问题,包括转换、加密和压缩。每台计算机可能有它自己的表示数据的内部方法,例如,ASCII码与EBCDIC码,所以需要表示层协定来保证不同的计算机可以彼此理解。
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表示层来完成这种转换。如果您想要用尽量少的词语来记住这第6层,那就是“一种通用的数据格式”。
2.功能
网络的安全和保密管理;文本的压缩与打包; 虚拟终端协议(VTP)。
语法转换:将抽象语法转换成传送语法,并在对方实现相反的转换(即将传送语法转换成抽象语法)。涉及的内容有代码转换、字符转换、数据格式的修改,以及对数据结构操作的适应、数据压缩、加密等。
语法协商:根据应用层的要求协商选用合适的上下文,即确定传送语法并传送。
连接管理:包括利用会话层服务建立表示连接,管理在这个连接之上的数据运输和同步控制(利用会话层相应的服务),以及正常地或异常地终止这个连接。 [1]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层以下5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无差错的传送.但是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对于用户数据来说,可以从两个侧面来分析,一个是数据含义被称为语义,另一个是数据的表示形式,称做语法.像文字,图形,声音,文种,压缩,加密等都属于语法范畴.表示层设计了3类15种功能单位,其中上下文管理功能单位就是沟通用户间的数据编码规则,以便双方有一致的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
3. 常见的表示层协议
HTTP/HTML
FTP
Telnet
ASN.1
AFP
APPC
BitTorrent
CFDP
DHCP
DNS
FTAM
FTP
Gopher
HTTP
I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