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章节考试占分情况分析。
二、第1章 信息化与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1.香农指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P2)
2.信息的质量属性:(P3)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程度。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3.信息的传输模型(P4)
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信息的传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
|
噪声
当噪声携带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掩盖导致传输失败。
4.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P5)
有效性:指在系统中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息。
可靠性:指住宿收到的信息和信源发出的信息一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
1.1.2
1.1.3
1.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P8)
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2.信息化的基础内涵启示:
全体社会成员;一切领域;长期过程;基本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改革;生活质量的提升。
3.两网一站: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政府门户网。
4.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P9)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
信息技术和产业(物质基础)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
资心、网施、应头、产物、人本、规保
1.1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P3***)
1.软件的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对照1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系统实施(对照1里编码和测试)、运行维护。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开发(对照2里的分析 设计 实施)、运维、消亡。
4.项目的生命周期:启动、计划、执行、收尾。
【规划】可行性报告;系统设计任务书
【分析】系统说明书
【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
【实施】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运维】维护和评论
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P12)
1.开发方法:结构化、面向对象、原型化、面向服务。
结构化方法:分析(SA)、设计(SD)、程序设计(SP) 三部分。
主要特点:开发目标清晰化、开发工作阶段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需要变化、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2.面向对象方法:简称00方法,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3.原型化方法:也称为快速原型法。
从功能来分:水平原型、垂直原型。
从结果来分:抛弃式原型、演化式原型。
主要特点:周期缩短、成本风险降低、速度加快;用户为中心,用户参与度高
缺点:开发环境要求高;管理水平要求高。
4.面向服务方法:构件——类似于功能性的库文件,有调用接口。
信息系统需要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变化,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这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面向服务方法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硬着头皮学完以上部分,留在脑子里的只有嗡嗡嗡嗡。。。。大家说我能坚持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