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CIE课堂笔记第十六章 Qos基本原理

第十六章  Qos基本原理

16.1 Qos背景

Qos: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网络的服务质量。

影响Qos的不同的因素:

  1. 带宽,链路在单位时间可以传输数据的bit数量,单位bps
    1. 一般上传下载速度为带宽/8,即100M带宽显示速度理论值12.5MB/s
  2. 延迟:报文从一端发出,从另一端接受到经过的时间
    1. 处理时间:设备对报文查表等处理的时间
    2. 队列时延:报文在出口队列中等待发送的时间
    3. 串行化时延:报文形成bit流,从接口发出时,第一个bit到最后bit发完总共需要的时间。
    4. 传输时延:报文在介质上传输的时间。
  3. 丢包率:数据包转发过程中出现丢弃的概率
  4. 抖动:网络传输数据包,接收端接收报文存在顺序不一致的情况,变化较大,则认为抖动比较明显。
  5. 可用性:网络是否可用。

16.2 Qos技术

16.2.1 服务模型

  1. 尽力而为模型:数据转发过程中没有服务质量相关的部署,所有的报文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转发,不提供质量保障。
  2. 综合服务模型:
    1. 应用转发数据包的之前需要申请带宽预留,申请的带宽预留除自己可用,其他应用不能使用
    2. 部署非常复杂
  3. 区分服务模型:Qos,通过对报文进行分类,对每一类的报文进行标记,根据标记实现对不同类的报文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时延,丢包率,优先转发。
    1. DS边缘节点:区分服务域边缘节点,区分服务域有一系列Qos设备组成
    2. 实现方式:
      1. DS边缘设备的入接口进行流量分类,给不同类的流量打上不同的标记。
      2. DS节点的入接口信任该标记类型,后续DS域中按照该标记为流量提供服务质量。

16.2.2 Qos的常用技术

  1. 限速技术
  2. 拥塞管理技术
  3. 拥塞避免技术

16.3 流量分类

16.3.1 简单流分类

  1. 概念:

外部优先级:指报文携带的优先级值

内部优先级:报文在设备内的服务等级

  1. 两个优先级,可以通过修改映射表进行调整,不同的外部优先级报文,可以指定进入设备后的内部优先级
  2. 接口队列:传统Qos接口存在8个队列,内部优先级与队列编号一一映射,内部优先级7的报文对应队列7号,不可以修改改映射关系。
  1. 外部优先级:报文中携带的标记
    1. VLAN 字段中的PRI:取值范围是0-7,名字802.1p
    2. MPLS 头部中的EXP:取值范围是0-7
    3. IP头部中的Tos字段(8bit):两种不互斥的
      1. 标记方式1:IP-P,占用3bit,表示范围0-7,高3bit位
      2. 标记方式2:DSCP值,占用6bit,表示范围0-63,高6bit位
  1. DSCP值标记:数字和名字表示方式
    1. 定义了4个PHB(每一跳动作):CS(类选择器),EF(快速转发),AF(确保转发),BE(尽力而为)
    2. 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