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文章平均质量分 75
m0_55576290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OOP和软件设计中的五大核心设计原则——SOLID原则
鸭子类型”——如果它走路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它就应该能当鸭子用。子类不能违背父类的行为约定。就像电脑的USB接口(抽象)——鼠标、键盘(细节)都依赖USB标准,而不是电脑直接依赖具体设备。就像一个人只专注做一件事(例如厨师只管烹饪,服务员只管点餐),避免“万能类”导致代码难以维护。就像乐高积木——通过添加新积木(扩展)来构建新功能,而不是拆掉旧积木(修改原有代码)。就像点餐时只选自己吃的菜,而不是被迫接受一份固定套餐(包含不需要的功能)。,是设计模式(如工厂、策略模式)的基础理论支撑。原创 2025-05-21 09:49:29 · 495 阅读 · 0 评论 -
D-Pointer(Pimpl)设计模式(指向实现的指针)
Pimpl(Pointer to Implementation)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将类的接口与实现分离,从而隐藏实现细节,降低编译依赖,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这种模式在 Qt 中被称为 D-Pointer,广泛应用于 Qt 框架中。原创 2025-05-13 16:05:23 · 607 阅读 · 0 评论 -
QT软件设计可考虑回答
结论:在传感器子系统和扩展功能模块中推荐使用抽象类,核心模板数据结构保持具体类以简化设计。通过策略模式替代继承层次,在保证扩展性的同时避免过度设计。原创 2025-03-29 19:06:59 · 436 阅读 · 0 评论 -
mermaid类图画法
Mermaid 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图表工具,可以用来绘制类图。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使用 Mermaid 绘制清晰、直观的类图,帮助理解和文档化系统的设计。原创 2025-03-28 14:32:40 · 852 阅读 · 0 评论 -
在进行软件架构设计时如何设计类接口?
在进行软件架构设计时,设计类接口是一个关键环节,良好的类接口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原创 2025-03-28 13:58:37 · 730 阅读 · 0 评论 -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状态模式:用于管理对象的内部状态和行为,通过状态类的切换来改变对象的行为。状态观测器模式:用于实现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改变时,通知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结合使用:可以通过状态模式管理状态,同时使用状态观测器模式通知其他对象状态的变化。希望这些解释和示例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状态模式及其用途。原创 2025-03-26 21:27:27 · 1015 阅读 · 0 评论 -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命令模式的核心在于将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实现解耦和扩展性。通过命令模式,客户端可以不知道具体的实现细节,同时支持撤销、重做、命令队列和日志记录等功能。希望这个解释和示例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命令模式的用途和实现方式。原创 2025-03-26 21:19:13 · 1048 阅读 · 0 评论 -
策略模式 (Strategy)
【代码】策略模式 (Strategy)原创 2025-03-26 20:51:56 · 409 阅读 · 0 评论 -
工厂模式(Factory)
使用static的原因:工厂方法通常不需要依赖类的实例状态,因此使用静态方法可以避免实例化工厂类,使代码更加简洁和清晰。工厂模式的优点:通过工厂方法,可以将对象的创建逻辑封装起来,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便于扩展和维护。例如,如果需要添加新的任务类型,只需在createTask方法中添加一个新的分支即可。原创 2025-03-26 20:51:02 · 251 阅读 · 0 评论 -
工厂模式a
使用static的原因:工厂方法通常不需要依赖类的实例状态,因此使用静态方法可以避免实例化工厂类,使代码更加简洁和清晰。工厂模式的优点:通过工厂方法,可以将对象的创建逻辑封装起来,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便于扩展和维护。例如,如果需要添加新的任务类型,只需在createTask方法中添加一个新的分支即可。原创 2025-03-26 20:47:46 · 318 阅读 · 0 评论 -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私有构造函数:禁止外部直接创建的实例。静态成员变量instance保证了类中只有一个实例。方法:通过懒加载(延迟创建),第一次调用时创建唯一实例,后续的调用返回同一个实例。这样就保证了在整个程序运行过程中只有一个实例存在,所有需要访问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获取到这个唯一实例。原创 2025-03-26 20:26:23 · 616 阅读 · 0 评论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观察者模式的目的是让一个对象(被观察者)在状态变化时,自动通知所有注册的对象(观察者),而观察者再根据变化做出响应。类作为被观察者,维护了所有观察者,并在参数变化时调用update()来通知它们。观察者类(如)实现update()方法来处理变化后的业务逻辑。这样可以解耦和界面更新的逻辑,使得当的状态变化时,无需直接操作界面,只需要通知所有观察者,界面会自动更新。原创 2025-03-26 20:24:09 · 44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