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三大原则
1.1三个根本性基础
计算机是执行输入、运算、输出的机器
计算机硬件由大量IC(集成电路)组成,每块IC上有许多引脚(有些用于输入,有些输出)。
程序是指令和数据的集合
指令–>控制计算机进行输入、运算、输出的命令。(组成函数、语句、方法等)
数据–>1.作为指令执行对象的输入数据。2.从指令执行结果得到的输出数据
编译:把用C语言等编程语言编写的源文件转换成用机器语言(原生代码)编写的文件(生成…exe文件 ,里 面是数值的罗列)无论哪个程序,其内容都是数值的罗列,每个数值要么是指令要么是数值。(怎么区分?)
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有时与人的思维习惯不同
计算机把什么都(如文字)转换成数字再做处理;
计算机协同工作指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与这台计算机相连的其他计算机上执行运算,运算所输出的结果再返回给这台计算机。(只要定义了指令和数据规范,装有符合规范的程序的计算机就可以相互协作了)
1.2计算机网络
1.按网络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LAN局域网:把一栋建筑物内或一间办公司内小规模网络称作LAN。
WAN:像互联网那样将企业和企业联结起来的大规模网络
2.按网络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3.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第二章 试着制造一台计算机
计算机工作原理:CPU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解释、执行内存中存储的程序,(CPU配合着由时钟发生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时钟信号,从内存读出指令,再依次对其进行解释和执行)按照程序中的指令从内存或I/O中把数据输入到CPU中,在CPU内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输入到内存或I/O中。
2.1基础元件
CPU
内存
I/O
2.2连接电源、数据和地址总线
Z80CPU、TC5517和Z80 PIO上分别带有Vcc引脚(电路正常供电电压+5V)和GND引脚(接地的电压0V),将+5V和0V连接到时钟发生器上。连通电源后这些IC和时钟发生器就可以工作了。微型计算机的IC(数字IC),每个引脚要么0V,要么+5V,通过这两个电压与其他IC进行电信号的收发。除VCC和GVN上的电压,其他引脚上的电压会随着计算机操作在+5V和0V之间不断变化。
一个二进制数(数字IC上一个引脚所能表示的0或者1)所表示信息称为“1比特”,8比特为一个字节。
CPU上有“地址总线引脚”,Z80CPU的地址总线引脚有16个,用代号A0A15,A表示Address(地址)。015表示16位二进制数中各个数字位置,0为最低位,15为最高位。16个地址总线引脚所能指定地址有65536个(2的15次方)(即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因此Z80CPU可以指定65536个数据存取单元(内存存储单元或I/O地址),进行信息输入输出。
一旦指定存取数据的地址,就可以使用数据总线引脚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了。Z80CPU的数据总线引脚有8个,D0D7,D为Date,07为二进制各数的位置。可一次性输入8比特的数据。
内存的TC5517上也有(A0A10)和(D0D7)同Z80CPU上带有相同代号引脚相连。其可以存储2048个8比特的数据。但输入程序的指拨开关以8比特为单位指定内存地址,所以只使用(A0~A7),其余连到0V上,只能用256个,
寄存器位于CPU和I/O中的数据存储器。Z80 PIO上有四个寄存器(端口A控制、端口A数据、端口B控制、端口B数据)端口就是I/O与外部设备之间输入输出数据的场所。Z80 PIO中D0~D7与CPU中带有相同代号的引脚连接。B/A和C/D分别连在Z80CPU的地址总线引脚A0和A1上。若赋予B/A(A上有横线)引脚1表示选中B,反之赋予0则表示选中A。
通过Z80CPU的A0A7地址总线引脚可以选择内存(TC5517)中的存储单元。使用Z80CPU的A0A1地址总线引脚也可以选择I/O (Z80 PIO) 中的寄存器。Z80CPU的A8~A15地址总线引脚尚未使用电路图中NC表示引脚什么都不用连接;对于只用于输入和输入输出两用的引脚,不需要使用时把引脚的电压固定成+5V或0V。
时钟信号
CPU和I/O的运转离不开时钟信号。为传输时钟信号需要把时钟信号8号引脚和Z80CPU的CLK(时钟)引脚、Z80 PIO的CLK引脚分别连接起来。时钟发生器的8号引脚与+5V之间的电阻用于清理时钟信号。
2.3区分读写对象是内存还是I/O
Z80CPU连接到TC5517和Z80PIO上,都使用了地址总线引脚A0和A1,CPU无法区分访问的是内存的存储单元还是I/O的寄存器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abhsdb/article/details/11556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