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分类方式:
1:存储介质不同
2:存取方式方式不同
3: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不同
存储介质不同
存储介质是指能够寄存“0”,“1”两种代码并能区别两种状态的物质或元器件。
存储介质主要有半导体器件、磁性材料和光盘等。
半导体材料
存储元件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称为半导体存储器。
优点:体积小、功耗低、存取时间短。
缺点:当电源消失时,所存信息也随即丢失,当然啦也有非挥发性材料制成的半导体存储器。克服了信息易失的弊病。
磁表面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非易失性的特点。。。。。。
光盘存储器
优点:记录密度高、耐用性好、可靠性高和可互换性强等特点。
存取方式不同
按存取方式不同可分为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顺序存取存储器、直接存取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是一种可读 / 可写存储器。
特点:存储器的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都可以随机存取,而且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计算机中都采用这种存取方式。
随机存储又分为静态RAM(以触发器原理寄存信息),和动态RAM(以电容充电原理寄存信息)。
只读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只能对存储器的内容读出,而不能对其重新写入的存储器。这种存储器一旦存入了信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只能将内部信息读出,而不能随意写入信息去改变原始信息。
因此常用它来存储固定不变的程序、常数和汉字字库,甚至用于操作系统的固化。
当然啦,后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其他扩展功能。
串行访问存储器
如果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时,需要按其物理位置的先后顺序寻找地址,则这种存储器称为串行访问存储器。
还有一种称为部分串行访问存储器,如磁盘。在磁盘进行读写的时候,首先需要指出该存储器中某个小区域(磁道),然后再顺序寻访,直至找到位置,顾其前段是直接访问,后端是串行访问,称为直接存取存储器。
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不同
按照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缓冲存储器。
主存储器可以和CPU直接通信,而辅助存储则不能直接和CPU直接通信,缓冲存储主要是为了解决通信双方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主存
随机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① 静态随机存储器 (静态RAM)
②动态随机存储器 (动态RAM)
只读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
①MROM
②PROM
④EPROM
⑤EEPROM
闪存存储器(Flash Memory)
辅存
磁盘
磁带
光盘
缓存 (Cache)
计算机常用的一般是半导体存储器和磁表面存储器
在计算机内部最常用的是RAM(随机存储器)
在计算机中,辅存不能直接和CPU交换信息,只能通过主存间接地和CPU交换信息,同时为了解决通信部件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又出现了缓存,例如在CPU和主存直接就有一个高速缓存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