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编程012——理解shell

本文深入探讨了Bash编程中的Shell概念,解析了Shell的类型、个人配置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Shell进程间的父子关系。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查看默认Shell程序、系统中不同Shell类型及其特性,以及如何观察Shell进程的生成与退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ash编程012——理解shell

Bash是shell的一种,shell是一个复杂的交互式程序。搞清楚shell进程以及它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shell。

12.1 shell的类型

系统启动什么样的shell程序取决于你的个人配置。这一配置记录在/etc/passwd文件中。使用如下命令可以查看。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这一命令:cat命令读取文件/etc/passwd的内容,并将它输出到标准输出,然后通过管道将输出传递给grep命令进行搜索指定的字符串并将包含字符串的那行文本输出到标准输出,whoami输出当前登录的用户名。

cat /etc/passwd | grep `whoami`
# 输出结果如下:
ruo:x:1000:1000:ruo,,,:/home/ruo:/bin/bash

这里最后一个字段列出了默认的shell程序。当用户登录到某个虚拟控制台终端或是在GUI中启动终端仿真器(Terminal),默认的shell程序就会开始运行。

另外,我们的系统中可能安装有多个不同类型的shell,比如bash、dash、zsh、csh等。我们可以在/etc/shells文件中查看。

cat /etc/shells
# 输出结果如下:
# /etc/shells: valid login shells
/bin/sh
/bin/dash
/bin/bash
/bin/rbash

我们可以看到本系统(Ubuntu16.04.5 Gnome)中有四个不同的shell:sh、dash、bash、rbash。这四个shell都在/bin目录下,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四个文件。

ls -l /bin/*sh
# 输出结果如下:
-rwxr-xr-x 1 root root 1037528 5月  16  2017 /bin/bash
-rwxr-xr-x 1 root root  154072 2月  18  2016 /bin/dash
lrwxrwxrwx 1 root root       4 12月  7 21:10 /bin/rbash -> bash
lrwxrwxrwx 1 root root       4 12月  7 21:10 /bin/sh -> dash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12月  7 21:10 /bin/static-sh -> busybox

我们发现rbash是指向bash的软连接,sh是指向dash的软连接。

bash我们已经了解不少了,namedash是什么呢?

Debian Almquist Shell (dash)是一款兼容 POSIX 的 shell,衍生自 ash。由于它执行脚本比 bash 快,依赖的库少(使得它更稳健,受软硬件故障影响少),Debian 使用它作为默认的系统 shell。而Ubuntu是基于Debian的发行版,所以也就沿用了Debian的涉及。

dash与bash相比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少的依赖,但是交互能力较差,一般只用于执行shell脚本而非用作交互式shell。

12.2 shell的父子关系

在shell中可以继续执行shell,新的shell程序称为子shell原有的shell称为父shell。

当输入bash生成子shell时,看不到什么变化,但是可以使用ps命令查看进程。

ps
bash
ps
5656674-1f9352bf0ff46b8a.png
2019-01-03_193349.png

如图所示:可以明显观察到新的bash和原有的bash,此时可以输入exit退出当前shell,退出最后一个shell会导致终端关闭。生成的子shell进程会从父shell进程中复制部分环境,这会对包括变量在内的一些东西造成影响,之后会讲。

子shell中可以继续创建shell,示例:

bash
bash
bash
ps --forest
5656674-abc48ff453d80338.png
2019-01-03_194025.png

使用ps --forest可以更方便地观察。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金属氢化物(MH)储氢系统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吸收/释放氢气的动态模型和热交换模型,结合实验测试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研究表明,低温环境有利于氢气吸收,高温则促进氢气释放;提高氢气流速和降低储氢材料体积分数能提升系统效率。论文还详细介绍了换热系统结构、动态性能数学模型、吸放氢特性仿真分析、热交换系统优化设计、系统控制策略优化以及工程验证与误差分析。此外,通过三维动态建模、换热结构对比分析、系统级性能优化等手段,进一步验证了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的关键性能特征,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 适用人群:从事氢能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储氢罐热管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②推动车载储氢技术的发展;③为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量化依据;④优化储氢系统的操作参数和结构设计。 其他说明:该研究不仅通过建模仿真全面验证了论文实验结论,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参数优化建议,如吸氢阶段维持25-30°C,氢气流速0.012g/s;放氢阶段快速升温至70-75°C,水速18-20g/min。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安全考虑,如最高工作压力限制在5bar以下,温度传感器冗余设计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多尺度建模、新型换热结构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