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1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基于局部性原理,在程序装入时,可以将程序的一部分装入内存,而将其余部分留在外存,就可以启动程序执行。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将所需的部分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另一方面,操作系统将内存中暂时不使用的内容换出到外存上,从而腾出空间存放将要调入内存的信息。这样,系统好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1.2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1)多次性,是指无需在作业运行时一次性地全部装入内存,而是允许被分成多次调入内存运行。
(2)对换性,是指无需在作业运行时一直常驻内存,而是允许在作业的运行过程中,进行换进和换出。
(3)虚拟性,是指在逻辑上扩充内存的容量,使用户所看到的内存容量,远大于实际的内存容量。
1.3 虚拟内存技术的实现
虚拟内存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离散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虚拟内存的实现有以下三种方式: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请求段页式存储管理
硬件支持:
·一定容量的内存和外存
·页表机制(或段表机制),作为主要的数据结构。
·地址变换机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
·中断机构,当用户程序要访问的部分尚未调入内存,则产生中断。
1.4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请求分页系统建立在基本分页系统基础之上,为了支持虚拟存储器功能而增加了请求调页功能和面置换功能。分页请求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实现虚拟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