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缓冲区

每个TCP套接口有一个发送缓冲区,可以用SO_SNDBUF套接口选项来改变这一缓冲区的大小。当应用进程调用write往套接口写数据时,内核从应用进程缓冲区中拷贝所有数据到套接口的发送缓冲区,如果套接口发送缓冲区容不下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或者是应用进程的缓冲区大于套接口的发送缓冲区,或者是套接口的发送缓冲区中有别的数据,应用进程将被挂起。内核将不从write返回。直到应用进程缓冲区中的所有数据都拷贝到套接口发送缓冲区。所以,从写一个TCP套接口的write调用成功返回仅仅表示我们可以重新使用应用进程缓冲区,它并不是告诉我们对方收到数据。
TCP发给对方的数据,对方在收到数据时必须给矛确认,只有在收到对方的确认时,本方TCP才会把TCP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删除。
### 调整TCP缓冲区大小以优化网络性能 #### 设置TCP缓冲区大小的方法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修改内核参数来调整TCP缓冲区大小。这些参数控制着TCP堆栈的行为以及其能够使用的最大和最小缓冲区空间。 以下是具体的配置方式: 1. **启用接收缓冲区自动调整功能** 为了使系统根据当前可用内存动态调整接收缓冲区大小,可以启用`tcp_moderate_rcvbuf`选项。该选项允许操作系统基于实际需求分配更多或更少的资源给每个连接。此操作可通过以下命令完成[^2]: ```bash sysctl -w net.ipv4.tcp_moderate_rcvbuf=1 ``` 2. **手动设置TCP缓冲区范围** 如果希望进一步微调缓冲区的具体数值,则需编辑三个关键参数:`net.ipv4.tcp_rmem` 和 `net.ipv4.tcp_wmem`。它们分别定义了读取(接收)和写入(发送)缓冲区的最低、默认及最高值。例如,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将这两个变量设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bash sysctl -w net.ipv4.tcp_rmem="4096 87380 16777216" sysctl -w net.ipv4.tcp_wmem="4096 65536 16777216" ``` 这里,“16777216”表示新的上界被扩展至16MB,从而支持更高带宽延迟乘积(BDP)环境下的高效数据传输。 3. **应用程序层面的自定义设置** 对于某些特定应用而言,可能还需要在其内部显式指定所需的缓冲容量。比如,在Qt框架下开发的应用程序可利用`setSocketOption()`接口实现这一目标[^3]: ```cpp QTcpSocket *socket = new QTcpSocket(); socket->setSocketOption(QAbstractSocket::ReceiveBufferSizeSocketOption, QVariant(16*1024*1024)); socket->setSocketOption(QAbstractSocket::SendBufferSizeSocketOption, QVariant(16*1024*1024)); ``` 上述代码片段设置了QTcpSocket实例的收发缓存均为16MB。 --- #### 需要注意的地方 尽管增大缓冲区有助于改善高延迟链路中的吞吐表现,但也可能导致其他负面效应,如增加RTT时间或者加剧拥塞状况。因此,在做出任何改动之前应当充分测试现有架构的表现瓶颈所在,并据此合理规划新策略实施后的预期收益与潜在风险评估过程[^1]。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