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然函数的详细分析----似然函数的本质意义

本文介绍了似然函数的概念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应用。似然函数是条件概率的一种逆向运用,用于根据已知观测结果估计参数。文章通过硬币投掷实验的例子详细解释了似然函数如何帮助确定最合理的参数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数理统计学中,似然函数是一种关于统计模型中的参数函数,表示模型参数中的似然性


似然函数在统计推断中有重大作用,如在最大似然估计费雪信息之中的应用等等。“似然性”与“或然性”或“概率”意思相近,都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统计学中,“似然性”和“或然性”或“概率”又有明确的区分。


概率 用于在已知一些参数的情况下,预测接下来的观测所得到的结果,而

似然性 则是用于在已知某些观测所得到的结果时,对有关事物的性质的参数进行估计。

 

在这种意义上,似然函数可以理解为条件概率的逆反。


在已知某个参数B时,事件A会发生的概率写作\mathbb{P}(A \mid B)

P(A \mid B) = \frac{P(A , B)}{P(B)} \!

利用贝叶斯定理

P(B \mid A) = \frac{P(A \mid B)\;P(B)}{P(A)} \!


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构造表示似然性的方法:已知有事件A发生,运用似然函数\mathbb{L}(B \mid A),我们估计参数B的可能性。

形式上,似然函数也是一种条件概率函数,但我们关注的变量改变了:


b\mapsto P(A \mid B=b)  \!

注意到这里并不要求似然函数满足归一性:\sum_{b \in \mathcal{B}}P(A \mid B=b) = 1。一个似然函数乘以一个正的常数之后仍然是似然函数。对所有α > 0,都可以有似然函数:

 

L(b \mid A) = \alpha \; P(A \mid B=b) \!

 

例子:

考虑投掷一枚硬币的实验。通常来说,已知投出的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各自是pH = 0.5,便可以知道投掷若干次后出现各种结果的可能性。比如说,投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25。用条件概率表示,就是:

P(\mbox{HH} \mid p_H = 0.5) = 0.5^2 = 0.25

其中H表示正面朝上。

在统计学中,我们关心的是在已知一系列投掷的结果时,关于硬币投掷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的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计模型:假设硬币投出时会有pH 的概率正面朝上,而有1 − pH 的概率反面朝上。这时,条件概率可以改写成似然函数:

L(p_H =  0.5 \mid \mbox{HH}) = P(\mbox{HH}\mid p_H = 0.5) =0.25

也就是说,对于取定的似然函数,在观测到两次投掷都是正面朝上时,pH = 0.5 的似然性是0.25(这并不表示当观测到两次正面朝上时pH = 0.5 的概率是0.25)。

如果考虑pH = 0.6,那么似然函数的值也会改变。

L(p_H = 0.6 \mid \mbox{HH}) = P(\mbox{HH}\mid p_H = 0.6) =0.36

注意到似然函数的值变大了。这说明,如果参数pH 的取值变成0.6的话,结果观测到连续两次正面朝上的概率要比假设pH = 0.5时更大。也就是说,参数pH 取成0.6 要比取成0.5 更有说服力,更为“合理”。总之,似然函数的重要性不是它的具体取值,而是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到底变小还是变大。对同一个似然函数,如果存在一个参数值,使得它的函数值达到最大的话,那么这个值就是最为“合理”的参数值。

在这个例子中,似然函数实际上等于:

L(p_H = \theta  \mid \mbox{HH}) = P(\mbox{HH}\mid p_H = \theta) =\theta^2 , 其中 0 \le p_H  \le 1

如果取pH = 1,那么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1。也就是说,当连续观测到两次正面朝上时,假设硬币投掷时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是最合理的。

类似地,如果观测到的是三次投掷硬币,头两次正面朝上,第三次反面朝上,那么似然函数将会是:

L(p_H = \theta  \mid \mbox{HHT}) = P(\mbox{HHT}\mid p_H = \theta) =\theta^2(1 - \theta) , 其中 T表示反面朝上, 0 \le p_H  \le 1

这时候,似然函数的最大值将会在p_H = \frac{2}{3}的时候取到。也就是说,当观测到三次投掷中前两次正面朝上而后一次反面朝上时,估计硬币投掷时正面朝上的概率p_H = \frac{2}{3}是最合理的。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了解似然函数的定义及其在统计学中的作用。之前我们讨论过先验分布,而似然函数在贝叶斯统计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用户可能更关注其基础概念和频率学派的应用。 首先,我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刚接触统计学,需要从基本定义入手。我应该先给出似然函数的数学定义,并区分它与概率函数的区别。用户可能混淆这两个概念,所以需要强调参数和观测值的关系。 接下来,用户提到引用中的极大似然估计(MLE)步骤,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希望了解似然函数如何用于参数估计。需要解释MLE的过程,但要注意引用中的描述是否正确。例如,引用[1]中提到的对数似然函数写法可能有误,应该是乘积的求和,需要确认并纠正。 同时,用户提供的引用[2]涉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其中使用了似然函数的极大似然估计。这可能意味着用户对似然函数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感兴趣,可以结合实例说明,比如在分类中如何估计类条件概率。 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先验分布的,现在转向似然函数,可能需要连接两者,说明在贝叶斯框架中似然函数如何与先验结合形成后验。但用户当前问题更偏向定义,所以重点还是放在似然本身,不过可以简要提及贝叶斯中的应用以保持连贯性。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存在的误解,例如认为似然函数是概率分布,但实际上它是参数的函数。需要澄清这一点,并举例说明,比如使用离散和连续的例子来展示似然函数的不同形态。 此外,用户可能想知道似然函数的作用,比如参数估计、模型比较等。需要分点说明,并举例实际应用场景,如逻辑回归中的似然函数使用,或AIC准则中的似然值应用。 最后,检查是否需要回应引用中的内容。引用[1]提到MLE步骤,其中对数似然函数的定义可能有误,应指出正确形式。引用[2]中的似然函数用于朴素贝叶斯,可以结合这个例子进一步解释。 总结回答结构:定义、与概率的区别、MLE过程、作用、贝叶斯中的角色、常见误区。确保语言清晰,避免过多数学公式,但关键公式需用LaTeX标注,符合用户之前的格式要求。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深入理解。</think>--- ### 似然函数的定义与核心作用解析 --- #### 一、**似然函数的定义** **似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参数$\theta$与观测数据$D$之间关系的核心工具。其数学定义为: $$L(\theta | D) = P(D | \theta)$$ 其中: - $\theta$是待估计的模型参数; - $D$是观测到的数据; - $P(D|\theta)$是给定参数$\theta$时数据$D$的概率(或概率密度)。 **关键区分**: - **概率**:当$\theta$固定时,$P(D|\theta)$表示数据$D$出现的可能性; - **似然**:当数据$D$固定时,$L(\theta | D)$表示不同参数$\theta$对数据生成过程的解释能力[^1]。 **示例**: 假设抛硬币10次出现7次正面,若$\theta$表示正面概率: - **概率视角**:$\theta=0.7$时,$P(D|\theta)=\binom{10}{7}0.7^7(1-0.7)^3$; - **似然视角**:将$D$固定,比较不同$\theta$值的$L(\theta | D)$,如$\theta=0.5$或$\theta=0.8$。 --- #### 二、**似然函数与概率函数的区别** | **维度** | **概率函数** | **似然函数** | |-----------------|----------------------------------|----------------------------------| | **变量** | 数据$D$是变量,$\theta$固定 | 参数$\theta$是变量,数据$D$固定 | | **归一化** | 需满足$\sum_D P(D|\theta) = 1$ | 无需归一化,关注相对大小 | | **核心用途** | 预测数据分布 | 估计参数值 | --- #### 三、**似然函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1. **参数估计:极大似然估计(MLE)** 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求解参数$\theta$的最优值: $$\hat{\theta}_{\text{MLE}} = \arg\max_{\theta} L(\theta | D)$$ **步骤**(以正态分布均值估计为例): - 定义似然函数:$L(\mu | x_1, \dots, x_n) = \prod_{i=1}^n \frac{1}{\sqrt{2\pi\sigma^2}} e^{-\frac{(x_i-\mu)^2}{2\sigma^2}}$; - 取对数简化计算:$\ln L(\mu) = -\frac{n}{2}\ln(2\pi\sigma^2) - \frac{1}{2\sigma^2}\sum_{i=1}^n (x_i - \mu)^2$; - 对$\mu$求导并令导数为零:$\hat{\mu} = \frac{1}{n}\sum_{i=1}^n x_i$[^1]。 2. **模型比较与选择** 似然值可用于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例如: - **AIC准则**:$AIC = 2k - 2\ln L$,其中$k$为参数数量,值越小模型越好; - **似然比检验**:比较嵌套模型的似然比统计量$\Lambda = -2\ln\left(\frac{L_{\text{简单}}}{L_{\text{复杂}}}\right)$,服从卡方分布。 3. **贝叶斯推断的桥梁** 在贝叶斯框架中,似然函数与先验分布结合,推导后验分布: $$P(\theta | D) \propto L(\theta | D) \cdot P(\theta)$$ 例如,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中,类条件概率$P(x^{(i)}|c)$通过极大似然估计确定[^2]。 --- #### 四、**案例分析:逻辑回归中的似然函数** 在二分类逻辑回归中,假设输出变量$y \in \{0,1\}$,模型概率为: $$P(y=1 | x, \beta) = \frac{1}{1 + e^{-\beta^T x}}$$ 似然函数定义为所有样本预测概率的乘积: $$L(\beta) = \prod_{i=1}^n P(y_i | x_i, \beta)^{y_i} \cdot (1 - P(y_i | x_i, \beta))^{1-y_i}$$ 对数似然函数为: $$\ln L(\beta) = \sum_{i=1}^n \left[ y_i \ln P(y_i | x_i, \beta) + (1-y_i) \ln (1 - P(y_i | x_i, \beta)) \right]$$ 通过梯度上升法最大化$\ln L(\beta)$,得到参数估计$\hat{\beta}$。 --- #### 五、**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似然函数不是概率分布** 似然函数对参数$\theta$无归一化性质,仅反映相对可能性。 2. **数据量敏感性** 小样本下MLE可能过拟合,需结合正则化(如MAP估计引入先验)。 3. **数值稳定性问题** 实际计算中常使用对数似然避免浮点数下溢。 --- ### 相关问题 1. 如何解释极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正态性? 2. 似然函数在贝叶斯估计和频率学派估计中的角色有何异同? 3. 为什么逻辑回归使用对数似然而非普通似然进行优化? --- **注**:似然函数是连接数据与模型参数的纽带,其最大化过程本质是寻找最能解释观测数据的参数值[^1][^2]。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