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

共同点:都是会话技术,其中session依赖于cookie;

数据存储位置:cookie在浏览器端,session在服务器端

安全性:cookie低,session高;

请求时携带的数据数量:cooie全部,session仅sessionid

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1. 什么叫做session存储机制:

    1,启动session(session_start() ),  就可以使用变量:$_SESSION,比如赋值。

    2,但变量($_SESSION)是非持久数据,程序运行一结束,就全部被销毁。

    3,则另一个页面启动session之后运行时,又怎么获得了之前页面中的$_SESSION变量数据呢?

    这就是session背后的运行机制所完成的工作,就是所谓的session存储机制,大致如下:

    A,前一个页面结束时,将$_SESSION数组中的所有数据序列化之后保存为文件;

    B,后一个页面启动session时,从前面的文件中读出数据并反序列化,恢复到变量$_SESSION中。

    C,至于读取哪个文件中的数据,是要根据浏览器传过来的sessionid值进行比对得到对应文件。

     

    自定义存储机制就是:

    我们自己来存盘,并自己来读取数据!

  2. 2

    自定义存储机制

    实际上,一个session在运行过程中,除了简单的“存盘”“读取文件”的工作,还有多项工作,都是在整个session存储过程中完成的,包括:

    1session初始化

    2session结束

    3读取自己的session文件数据到$_SESSION变量

    4写入自己的$_SESSION变量数据到文件

    5删除当前session(其实就是session_destroy()的工作)

    6回收过期的session文件数据。

     

    则,要实现自定义存储机制,按如下步骤:

    1,先声明“我自己来”:

    ini_set("session.save_handler", "user");  //设置为session的存储机制为“用户自定义模式”

    2,声明session运行过程中的存储机制所要做的6件事情(就是6个方法):

    session_set_save_handler(“函数名1”,”函数名2”, ”函数名3”,”函数名4”, ”函数名5”, ”函数名6” );

    3,依次定义这6个方法:

    function  函数1(){}

    function  函数2(){}

    function  函数3(){}

    function  函数4(){}

    function  函数5(){}

    function  函数6(){}

    实际上,这6个方法,在session_set_save_handler()声明的时候,是有顺序的,依次是:

    session_set_save_handler(“开始函数”,”结束函数”, ”读取函数”,”写入函数”, ”删除函数”, ”回收函数” );

    4,然后,就可以按之前的session的正常做法直接使用session了:即之后,session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注意:这6个函数我们不应去调用它,而是,他们在我们的代码正常使用session的过程中,会在适当的时候自动被调用。而且,不同函数有其不同的参数。

     

     

    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过程:

    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3. 3

    对比,如果有session_destroy()程序,则如下:

    session与cookie的比较:自定义session存储机制
    EN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