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数据是存放在内存中的,如果服务挂了,进程被kill,那么重启后,数据就没了。
故需要做持久化,一般两种方式。
参考网址:http://blog.youkuaiyun.com/gzh0222/article/details/8482525
1.RDB
RDB就是Snapshot快照存储,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
可理解为半持久化模式,即按照一定的策略周期性的将数据保存到磁盘。
对应产生的数据文件为dump.rdb,通过配置文件中的save参数来定义快照的周期。
下面是默认的快照设置:
save 900 1 #当有一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900秒刷新到Disk一次
save 300 10 #当有10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300秒刷新到Disk一次
save 60 10000 #当有10000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60秒刷新到Disk一次
RDB有它的不足,就是一旦redis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RDB文件中保存的数据并不是全新的。
从上次RDB文件生成到Redis停机这段时间的数据全部丢掉了。
2.AOF
AOF(Append-Only File)比RDB方式有更好的持久化性。
由于在使用AOF持久化方式时,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类似于MySQL的binlog。
当Redis重启是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的内容。
目前,通常的集群设计思路,Master上Snapshot和AOF都不做,来保证Master的读写性能,而Slave上则同时开启Snapshot和AOF来进行持久化,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Redis允许同时开启AOF和RDB,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使得进行备份等操作十分容易。此时重新启动Redis后Redis会使用AOF文件来恢复数据,因为AOF方式的持久化可能丢失的数据更少
一般要求不高的,aof即可,指定时间间隔,比如1秒,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