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1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Transition概念全解析:从基础到实战修复】

从Input Transition的精确建模,到Clock Transition的合理预估,再到Max Transition的严格约束,每一步都直接影响时序收敛和芯片可靠性。在静态时序分析(STA)中,transition time也称为slew rate​(压摆率),其值越小表示信号边沿越陡峭,切换速度越快。标准单元库的延迟查表(NLDM)基于特定transition范围。时钟约束:设置set_clock_tree_options -max_fanout 30,控制时钟网络transition。

2025-11-20 08:44:59 868

原创 【芯片验证利器SVA:用断言构筑数字电路的质量防线】

从简单的立即断言开始,逐步学习并发断言和复杂序列描述,最终将SVA融入日常工作中,必将显著提升个人和团队的验证效能。与传统的Verilog检查方法相比,SVA具有显著优势:简洁的语法适合描述协议时序,丰富的内嵌函数方便直接调用,断言覆盖率可量化评估验证完整性。没有形式化的属性描述,形式验证就无从谈起。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即断言容易受到“delta-time”故障的影响,可能报告时间步长中间的临时值,导致错误的失败报告。并发断言是SVA的精髓所在,它们相对于明确的时钟边沿进行评估,能够描述跨越时间的行为。

2025-11-18 08:46:37 749

原创 【芯片质量的“守门人”:深入解析ORT测试为何重要及如何实施】

一颗芯片的制造涉及全球上百家供应商,从硅晶圆、光刻胶到封装材料,任何环节的微小波动都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可靠性。ORT通过对最终成品的持续测试,​间接监控整个“材料-制造-封装”链路的稳定性,成为识别跨环节潜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国产芯片的突破,从来不是某一个技术节点的胜利,而是设计、制造、测试、供应链全链路的协同成功。在芯片行业,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先进制程、算力突破的激动人心的消息,但有一项工作却鲜少被提及,却是确保每一颗芯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ORT(持续可靠性测试)。

2025-11-13 09:38:47 852

原创 时钟树综合(CTS):芯片设计的“心跳”引擎——从原理到实战全解析

时钟树综合(Clock Tree Synthesis, CTS)是数字集成电路物理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指通过插入缓冲器(Buffer)或反相器(Inverter)构建时钟信号传输网络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时钟信号从源端(如PLL或时钟端口)同步到达所有时序单元(寄存器、锁存器等),消除因物理路径差异导致的时序偏差。时钟树综合(Clock Tree Synthesis, CTS)作为后端物理设计的核心环节,负责构建高效的时钟网络,确保信号同步传输,直接决定芯片的性能、功耗和可靠性。

2025-11-11 14:09:37 771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时序约束:Multicycle Path与False Path深度解析】

忽略关键路径:如果错误地将真实路径设置为false path,工具不会检查其时序,可能导致芯片失效。例如,若hold使用默认值,检查点会前移,导致hold时间不足,引发亚稳态。工具不报告:一旦路径被设置为false path或multicycle,时序分析工具会跳过检查,错误只能在后期验证中暴露。2.Asynchronous False Path:跨异步时钟域的路径,如CDC(时钟域交叉)路径,应使用同步器处理。避免虚假违规:对于异步路径,由于时钟域不同,时序分析无意义,设置false path防止误报。

2025-11-06 09:23:25 829

原创 【芯片测试的革命:Tessent SSN如何颠覆传统扫描测试】

对于面临测试挑战的大规模芯片设计团队来说,SSN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折衷"解决方案——既降低了实现难度,又优化了测试成本。传统扫描测试方法主要基于引脚多路复用(Pin-MUX)的层次化流程,其工作方式大致如下:先对各个核心进行包装(Wrapping),通过包装链实现核心级扫描测试,最后通过重定向将测试向量适配到芯片顶层。特别是在多核心并行测试时,不同核心的扫描链长度和模式数量不匹配会导致"木桶效应"——测试时间由最长的核心决定,造成带宽浪费。这种设计使得测试配置与测试执行完全分离,大大提高了灵活性。

2025-11-04 09:41:52 924

原创 【芯片验证中的“行军地图”:验证计划为何是成功的关键?】

芯片验证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而验证计划就像一张精细的行军地图,指引团队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千万不要怕麻烦,​好的验证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它能帮助团队在芯片设计的复杂 terrain 中不迷失方向,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并在验证收尾时帮助查缺补漏。从技术角度看,验证计划需要涵盖验证功能点、验证层次、测试用例、验证方法和覆盖率要求。覆盖率是衡量验证进度的关键指标,是基于覆盖率驱动的验证技术的核心。如上图所示,验证计划撰写的流程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进行的过程,需要不断与各方人员沟通确认,并根据合理建议进行完善。

2025-10-30 09:36:11 302

原创 【芯片设计的“地基”:Floorplan如何决定芯片的成败?】

在芯片设计的浩瀚宇宙中,如果说前端设计是勾勒出芯片功能的“灵魂”,那么后端设计便是赋予芯片物理生命的“躯体”。而在这后端设计的起点,有一个环节堪称芯片的“地基”——它就是Floorplan(布局规划)​。从流程上看,数字后端设计包括Floorplan、Place、CTS、Route等步骤,而Floorplan是这一切的基础。“一个优秀的Floorplan是芯片成功的基石。时钟树综合(CTS)依赖Floorplan提供的布局基础——若宏单元摆放不当,时钟 skew(偏移)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导致时序违规。

2025-10-28 09:15:27 772

原创 芯片验证基石UVM:高效验证的方法论与挑战

据统计,验证工作占整个芯片开发周期的60%-70%。对于有志于进入芯片验证领域的工程师来说,掌握UVM不仅是获取高薪职位的敲门砖,更是成长为优秀验证专家的必经之路。尽管UVM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和资源消耗,但其带来的标准化、可重用性和验证效率提升使其成为现代芯片验证不可或缺的工具。类似现实中的工厂,UVM Factory允许通过字符串创建类的实例,并支持重载功能,极大提高了平台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对于包含数十个外设模块的复杂SoC芯片,UVM的层次化结构能够有效管理验证复杂度,支持数千个测试用例的回归测试。

2025-10-25 09:41:43 593

原创 【芯片项目管理难题频出?用对SMART原则事半功倍!】

一个芯片项目往往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投入,从架构设计到流片成功需要12-36个月时间,涉及架构、设计、验证、物理实现、测试、软件等多个环节。掌握SMART原则,不仅能让芯片项目管理更加高效,也能提升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因为我们知道目标是什么,如何衡量进展,并且相信目标是可以实现的。SMART原则提供了科学的目标设定框架,帮助芯片项目团队明确方向、量化指标、合理规划、对齐战略、按时交付。每个阶段(架构、设计、验证、物理实现、流片、测试)都需要明确的时间节点,以便跟踪进度和管理风险。

2025-10-23 08:30:17 826

原创 【芯片设计的“天价账单”:揭秘一颗芯片背后的成本构成】

一款28nm逻辑芯片的研发投入约为1-2亿元人民币,14nm芯片约2-3亿元,而5nm芯片的研发成本更是高达5亿美元以上,如果算上人工成本,总投入可能超过17亿美元。芯片成本构成复杂,既有一次性投入的NRE成本,也有与产量直接相关的重复性成本。从宏观上看,芯片成本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非重复性工程费用(NRE)​和重复性费用​(也称为持续性成本)。NRE是指芯片从设计到量产前所有环节产生的一次性投入成本,与芯片产量无关。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芯片成本的神秘面纱,探究芯片设计中的成本组成部分及其大致占比。

2025-10-21 09:48:06 1583

原创 【芯片验证日志的艺术:如何让打印信息成为Debug的利器?】

仿真日志和波形文件是调试过程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而其中仿真日志往往是我们打开的第一扇窗。通过合理规划日志策略、充分利用UVM提供的报告机制、实施多文件输出方案,我们可以让打印信息真正成为调试的利器。记住:好的日志规划是成功调试的一半,它能让你的调试工作事半功倍,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投入到更多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去。Monitor:捕获transaction后打印摘要(UVM_MEDIUM),信号采样值(UVM_FULL)但在UVM验证方法学中,我们更推荐使用其提供的报告机制,因为它提供了更强大的控制能力。

2025-10-16 13:38:16 546

原创 【芯片量产中的CP与CPK:过程能力指数的深度解析】

CP(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是过程精密度指数,用于衡量过程的固有波动状态,即技术水平。需要注意的是,CPK只是过程能力的量化表征,真正的质量改进还需要深入理解过程本质,从人、机、料、法、环、测多个维度进行系统优化。某车床加工轴的规格为50±0.01mm,测得平均值μ=49.995,σ=0.0025,求CPK值。CP反映的是过程的潜在能力,即在理想状态(中心无偏移)下过程的最佳表现。CPK反映的是过程的实际能力,即考虑中心偏移后的真实表现。

2025-10-14 10:35:38 1484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Outstanding能力:让数据飞起来的艺术】

在AXI总线中,它指的是主设备(Master)能够在从设备(Slave)未返回响应的情况下,连续发送多个请求的能力。如果从设备的Outstanding能力为1,那么主设备必须等待第一个请求的响应返回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过小的Outstanding会导致性能不佳,过大的Outstanding则会增加硬件开销和系统复杂度,甚至可能导致总线拥塞。但当从设备的Outstanding能力为N(N>1)时,主设备可以连续发出N个请求,而无需等待响应。只有当从设备返回了m个响应后,主设备才能继续发送m个新的请求。

2025-10-11 08:33:09 954

原创 【芯片制造的秘密武器:8D报告解决重大质量问题的全过程解析】

它包含8个步骤(或8个"纪律"),旨在组建团队、定义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并最终预防问题再次发生。在芯片行业这个精密而复杂的领域,8D报告更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客户信任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临时措施(ICA)是"止血"的,目的是保护客户,比如隔离库存、100%筛选、增加检验频次等。永久措施(PCA)是"治病"的,目的是消除根本原因,比如修改设计、更改工艺参数、更新模具、培训员工等。不要停留在表面,必须问5个为什么(5Why),直到找到Process(过程)或System(系统)的失效点。

2025-10-09 09:53:13 1657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隐形助手:Latch的设计与应用探秘】

但当数据在Latch关闭后到达时,只要在Latch保持透明的窗口内(例如10ns-15ns期间),Latch仍然能够正确捕获数据。Lockup Latch提供了更优雅的解决方案:在数据路径上插入一个Latch,利用其半周期透明特性,将数据有效延迟半个周期,从而解决保持时间违例问题。只有在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Latch在芯片设计中的独特价值。在异步电路中,Latch的电平敏感特性可以直接用于"事件触发存储",如异步FIFO中的数据暂存,配合握手信号实现跨时钟域传输。

2025-09-29 11:22:49 950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HVTLVTSVT cell:性能与功耗的平衡艺术】

而不同阈值电压(Vt)的标准单元(HVT、SVT、LVT等)选择,正是实现这一平衡的关键技术手段。多Vt细胞的选择与应用是芯片低功耗设计中的艺术,需要在性能、功耗、面积和可靠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最重要的是记住:没有最好的Vt选择策略,只有最适合具体应用场景的策略。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芯片的具体应用、性能要求和功耗目标,制定最合适的多Vt实施方案。随着工艺进步,现在先进工艺(如5nm)已提供多达7-8种Vt选项,从HVT到ELVT,形成完整的Vt选择谱系。但同时也会增加设计复杂度和验证难度。

2025-09-27 09:25:05 807

原创 【芯片世界中的双面英雄:MCU与SoC究竟有何不同?】

在日常科技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直接接触芯片,但它们无处不在——从家里的智能空调、智能手机,到路上的智能汽车,背后都离不开两种关键芯片:MCU和SoC。MCU一般运行裸机程序或轻量级实时操作系统(RTOS),启动时间仅需几十毫秒,功耗极低(微瓦级别),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响应和实时控制的场景。SoC通常运行完整的操作系统(如Linux、Android),需要几秒到几十秒的启动时间,功耗较高(瓦级别),但处理能力极其强大。MCU和SoC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哲学:MCU追求专精和效率,SoC追求通用和性能。

2025-09-25 08:45:28 1029

原创 【DMA:芯片数据搬运的“隐形高速路”】

DMA是芯片性能的“隐形支柱”,其设计水平直接决定系统实时性与能效上限。“如同雇佣专属物流团队,CPU只需下达指令,数据传输全权交由DMA控制器处理。三中断分级:通道中断(intr_ch)+ 公共错误中断(intr_cmnreg)DMA传输级 → 块传输级 → DMA事务级 → AMBA传输级。效果:传输效率提升3-5倍,CPU利用率降低60%(实测数据)智能路由:DMA自动识别数据归属核(CPU/GPU/NPU)DMA是解放CPU算力,解锁硬件性能的关键设计。优先级仲裁:四级可调优先级(最高级抢占总线)

2025-09-23 11:13:48 850

原创 【芯片测试三重门:CPFTSLT如何筑起质量防线】

在芯片从设计到量产的征程中,测试是确保产品可靠性的最后堡垒。CP、FT、SLT作为三大核心测试环节,各自承担独特使命。作用:在封装前对晶圆裸片(Die)进行电性筛查,检测Fab厂工艺缺陷(如漏电流、阈值电压漂移)。测试不是成本中心,而是风险控制器。作用:验证封装后芯片的功能与性能,拦截封装损伤(如引线断裂、虚焊)。1. CP测试(晶圆测试)—— 制造工艺的“显微镜”​​。3. SLT测试(系统级测试)—— 真实场景的“试炼场”​​。2. FT测试(成品测试)—— 出厂前的“终极考官”​​。

2025-09-18 10:25:10 509

原创 【芯片设计的隐形挑战:OCV现象及其技术演进】

PBA(Path-Based Analysis)模式:一个Cell的delay,不同path,分别按照input transition的真实值计算查表(耗时增加但悲观度↓)GBA(Graph-Based Analysis)模式: 一个Cell的delay,取多个输入的input transition的最差值去查表(深度最小+距离最大)从90nm时代的统一降额,到7nm时代的统计建模,OCV技术的演进体现了芯片设计对抗物理极限的智慧。OCV指同一芯片内部因制造工艺、电压、温度(PVT)波动导致的性能差异。

2025-09-16 08:58:46 866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QoS:从理论到实践的端到端资源调度艺术】

在复杂SoC(如手机芯片、自动驾驶处理器)中,CPU、GPU、视频编解码器、DMA控制器等数十个主设备(Initiator)会同时争夺有限的共享资源(如DDR内存带宽、片上总线)。示例:手机拍摄4K视频时,MIPI传感器(实时型)必须在行同步间隔内将数据写入内存,而GPU(饥饿型)渲染可暂缓,CPU(延迟敏感型)需随时响应用户操作。如同早高峰的十字路口,救护车(高优先级)可能被私家车(低优先级)堵死,而QoS就是设计精妙的“信号灯+应急车道”系统。层级1:设备类型优先级(CPU > MIPI > GPU)

2025-09-12 13:44:29 679

原创 【芯片验证的四重防线:UTBTITST方法论解析】

UT(单元测试)、BT(模块测试)、IT(集成测试)、ST(系统测试)如同四道精密筛网,层层过滤潜在缺陷。3. IT(Integration Test)集成测试:子系统协同验证​。核心作用:验证最小功能单元(如一个加法器、状态机)的内部逻辑正确性。4. ST(System Test)系统测试:场景化终极验证​。1. UT(Unit Test)单元测试:功能原子化验证​。2. BT(Block Test)模块测试:功能组合验证​。核心作用:验证多个单元组成的复合模块(如DMA控制器)

2025-09-10 16:34:28 535

原创 【芯片的心跳控制器:深度解析Timer的四大核心使命】

从基础计时到电机控制,从系统守护到能源管理,Timer IP以不足0.1mm²的硅片面积(以22nm工艺计),支撑起芯片世界的时空秩序。在RISC-V等开源架构推动下,国产Timer正突破高精度死区控制、纳秒级捕获等关键技术,成为智能硬件创新的隐形基石。在嵌入式系统与芯片设计中,Timer(定时器)如同芯片的"心跳控制器",通过精准的时序管理赋予硬件智能化能力。中断触发:当计数值达到预设阈值(如RISC-V的REG_VALUE),触发中断通知CPU执行任务。价值点:工业控制设备防死锁、医疗设备容错设计。

2025-09-04 10:26:49 289

原创 【芯片良率:半导体制造的生死线,如何避免陷阱并提升竞争力?】

成本杠杆效应:若晶圆成本固定,良率从80%提升至90%,合格芯片数量增加12.5%,单颗芯片成本骤降。例如:客户需80万颗芯片,A厂良率50%需1600片晶圆,B厂良率80%仅需1000片,成本差距高达37.5%!大芯片(如GPU)良率天然低于小芯片(如MCU),台积电3nm芯片良率超80%的秘诀即在于此。行业启示:良率不仅是制造指标,更是企业战略的缩影——它衡量着对技术的敬畏、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对成本的极致掌控。2. 动态采样测试:对晶圆边缘高缺陷区100%测试,中心区抽测,节省30%测试成本。

2025-09-02 09:41:45 1364

原创 【芯片低功耗设计中的UPF:从理论到实践详解】

供电网络(Supply Network):包括电源线(Supply Net)、电源端口(Supply Port)及电源开关(Power Switch)。关键标准演进​:UPF 1.0(2007)→ IEEE 1801(UPF 2.0,2009)→ 持续更新,成为行业通用格式。3.支持复杂架构:如多电压域(MV)、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电源门控(Power Gating)。-location:self(域内插入)、parent(父域插入)、automatic(工具优化)。

2025-08-27 11:46:16 1094

原创 【芯片后端设计的灵魂:Placement的作用与重要性】

Placement是数字后端设计流程中紧随Floorplan(平面规划)后的关键步骤,主要负责将设计中的所有标准单元(Standard Cells)​、宏模块(Macros)和其他功能单元(如Scan Cells、Spare Cells、Decap Cells等)精确摆放到芯片核心区域(Core Area)的指定位置。它不是简单的“摆放”,而是一个高度优化的过程,旨在平衡多个设计目标:性能(Performance)、功耗(Power)和面积(Area),合称PPA。2. 功耗控制:合理布局可降低动态功耗。

2025-08-25 13:50:42 1057

原创 【ARM vs RISC-V:芯片架构双雄争霸,谁将主宰AI时代?】

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诞生了一个颠覆性的构想——RISC-V开源指令集。2025年7月,ARM悄悄上线riscv-basics.com质疑网站又紧急撤下的戏剧性事件,揭开了两大架构对决的冰山一角。某大厂借RISC-V打造首款5nm AIoT芯片,成本仅为ARM方案的一半。RISC-V阵营:Esperanto ET-SoC-1芯片塞入1088个定制RISC-V核,专攻稀疏矩阵计算。未来属于能同时驾驭两种架构的玩家——就像特斯拉用ARM芯片处理自动驾驶,却用RISC-V核管理电池系统。

2025-08-21 11:22:42 1468

原创 芯片设计的“时间守护者”:揭秘RTC的五大硬核实力

在智能手表自动唤醒的晨曦中,在共享单车精准计费的滴答声里,甚至在地球轨道卫星的深空日志内——实时时钟(RTC)如同芯片中的隐形心脏,默默维系着时间的绝对权威。从确保疫苗冷链监控不断档,到守护卫星轨道日志不混乱——RTC以芯片级的时间信仰,在无声中维系智能世界的秩序。精度博弈:普通晶振温漂±100ppm(月误差≈260秒),而RTC集成温度补偿晶振(TCXO)可将误差压缩至±5ppm(月误差≈1.3秒)。工业级场景中,电网调度指令的毫秒级同步、金融交易时间戳的不可篡改性,均依赖RTC的绝对时间基准。

2025-08-19 09:50:20 725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Timing Signoff Corner:确保芯片稳健性的核心防线】

TT(Typical-Typical)是工艺基准点,用于早期设计优化,不用于Signoff验证——芯片必须能在SS/FF等极端角工作。电压与温度需覆盖芯片实际工作范围(如0.9V-1.1V,-40℃~125℃),其中电压影响晶体管电流,温度影响载流子迁移率与电阻。RCworst(最大RC积):耦合电容最大 → ​长路径最大延迟​(setup分析)RCbest(最小RC积):耦合电容最小 → ​长路径最小延迟​(hold分析)Cworst(最大电容):电阻最小 → ​短路径最大延迟​(setup分析)

2025-08-16 11:30:57 792

原创 芯片验证中的覆盖率:100%真的等于无懈可击吗?

但真正的零风险验证并不存在——某犀利观点:“与其苛求200%的覆盖率,不如扎实提升RTL质量。若定义覆盖率模型时遗漏10%功能点,即使报告显示100%,实际仍有功能未验证。意义三:作为项目里程碑的出口标准(如单元验证要求行/分支/条件/状态机覆盖均达100%)。例如:验证USB控制器时,需覆盖“不同传输速率(低速/全速/高速)”和“多种数据包类型”。单元验证:要求代码覆盖率(行/分支/条件/状态机)100% + 功能覆盖率达标。意义一:客观反映测试用例对设计代码或功能的覆盖程度,暴露未验证的“盲区”。

2025-08-14 11:39:15 833

原创 【芯片流片避坑指南:MPW拼车 vs Full Mask包车,创业者与大厂的选择博弈】

本文将深度解析MPW(多项目晶圆)与Full Mask(全掩膜)的核心差异,助你做出明智决策。如同多人拼车出行,多个芯片设计项目共享同一片晶圆(Wafer)和掩膜版(Mask)。若Full Mask掩膜成本1000万美元,某设计在MPW中占晶圆5%面积,仅需分摊50万美元。在先进工艺掩膜成本飙升至亿元级的今天(3nm工艺Full Mask超3亿),MPW的试错价值愈发凸显。“用MPW流片时,要求Foundry提供切割模拟报告”,某芯片老炮分享血泪教训,“我们曾因忽视切割对齐标记设计,整批芯片无法封装。

2025-08-12 11:38:08 1050

原创 【车规芯片的“高考”通关证:一文看懂AEC-Q100认证】

1994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车企联合成立汽车电子委员会(AEC)​,制定了首套车规芯片测试标准AEC-Q100。而AEC-Q100,正是确保这些芯片在极端环境下“不罢工”的关键认证!下次当你感叹汽车比手机贵时,请记住:每一颗默默工作的车规芯片,都经历过一场堪比“火星生存”的极限挑战!通俗理解:让芯片经历“冰火两重天”“暴力振动”“静电雷击”等极限挑战,存活才算合格!模拟汽车严苛环境(-40℃冰雪到150℃发动机舱),用41项测试验证芯片可靠性。​  误区:通过AEC-Q100=车规芯片?

2025-08-05 09:26:02 627

原创 【芯片设计专用执行单元:PWM如何重塑能源与智能控制】

PWM的终极价值,在于将芯片的数字指令转化为物理世界的精准动作。未来,随着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器件的普及,PWM的高频化与集成化将开启能源效率的新篇章。在智能芯片的设计中,PWM(脉宽调制)如同一个隐形的节拍器,以数字信号精准操控模拟世界。周期为T,T1为高电平时间,T2 为低电平时间,假设周期T为 1s 那么频率就是 1Hz 那么高电平时间0.5s ,低电平时间0.5s 总的占空比就是 0.5 /1 =50%。电磁阀压力控制:PWM调节液压阀开度,实现刹车/悬架系统的毫秒级响应。

2025-08-04 14:35:08 918

原创 【芯片验证提速指南:从10分钟到1分钟,这些仿真加速技巧你必须知道!】

想象一下:同样一个测试用例,同事的验证平台1分钟跑完,而你的平台需要10分钟。这9分钟差距或许只是一杯咖啡的时间,但当回归测试扩大到1000个用例时,效率差距将变成100小时 vs 10小时——这意味着当你的团队还在苦等仿真结果时,别人已经完成了10轮验证迭代!真正的高手,既懂得在foreach循环里省下0.1ms,也敢于在关键节点引入硬件加速器——因为验证战场上,时间才是终极货币。if (高频条件 || 中频条件 || 低频条件) // 效率更高。仿真时间:波形上显示的ns/ps,反映电路逻辑运行状态。

2025-08-02 11:37:58 775

原创 【芯片设计的生命线:SDC约束文件的全流程管控与策略解析】

在纳米级芯片设计中,一份看似普通的文本文件——SDC(Synopsys Design Constraints)——掌握着生杀大权。掌握Golden SDC策略的企业,正将流片成功率提升至92%的行业巅峰。RTL → DC综合 → 生成flat SDC → ICC2布线 → 生成更flat SDC。工具生成的扁平化约束(如 top/sub_mod/reg_123_)丧失可读性。跨晶圆管脚延迟约束(set_die_to_die_delay)⭐ ​Golden SDC(黄金策略)​​。

2025-07-31 11:43:01 969

原创 芯片验证中的强制艺术:force与deposit的深度解析

force就像一位独裁者,一旦它下达命令(赋值),这个值就会永久保持,除非你明确发布release命令。记住:优秀的验证工程师不是那些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魔术师",而是那些从一开始就避免问题发生的"设计师"。force和deposit的使用哲学,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当验证环境复杂时,可能出现"谁动了我的信号"的问题。deposit则更像一位引导者,它只设置初始值,然后优雅地退场,允许DUT内部的正常驱动接管这个信号。警告:force就像强效药,能不用尽量不用,使用时必须确保有对应的release!

2025-07-29 09:44:03 660

原创 【揭秘芯片低功耗黑科技:多电压与低电压设计,让设备续航飙升!】

想象一下,低电压信号“驱动”高电压模块,就像小马拉大车——电平转换器就是那个“增压器”,确保信号稳定。原理:芯片中设置一个Always-On的低电压域(如0.6V),当其他模块休眠时,这个小控制单元(如微型CPU)维持待机,需要时“一键唤醒”全系统。例如:每个标准单元设计双VDD Rail(VDDH和VDDL),N-well接高电压,低电压PMOS管处于“反偏”状态,漏电流更低。上图展示了DVFS/AVFS的工作原理:管理单元监控负载,动态调节电压(VDD)和频率(f),实现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2025-07-28 13:57:21 1045

原创 【​I2S:芯片设计中的“音频桥梁”​】

I2S IP核的核心职责是解决音频数据传输的时钟同步问题。传统模拟音频易受干扰,而I2S通过分离时钟(SCK)、数据(SD)和声道选择(WS)三条信号线,实现数据与时钟的严格同步。在数字音频系统中,I2S(Inter-IC Sound)IP核如同一条高速专用通道,负责在芯片内部或跨芯片间精准传输音频数据流。I2S IP核如同数字音频系统的“神经脉络”,其低延迟、高同步、易扩展的特性,将持续赋能从消费电子到工业智能的音频创新。MCLK同步设计:主时钟(MCLK)与数据时钟(BCLK)同源,避免采样偏差。

2025-07-24 09:10:09 786

原创 【芯片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深入解析时钟树综合】

​  CTS的核心使命是确保时钟信号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偏差到达所有需要同步的触发器(DFF)。时钟树综合(CTS)是集成电路物理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其本质是为芯片中的时钟信号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传输网络。希望本文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CTS的核心价值,在未来的项目中构建出更高效、更稳定的时钟网络,为芯片性能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合理的策略制定和精细的工具设置,我们可以有效优化时钟树的性能,进而提升整个设计的质量。时钟偏差指的是时钟信号到达不同触发器的时间差,是CTS需要优化的首要指标。

2025-07-22 10:05:14 91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