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结构受到移动性的影响(移动社交网络),实则LBSN的网络即是基于移动性的。
2.本文中的基于proximity-based(基于附近)的移动社交网络,当和LBSN 有相近的含义。
2.本文中的基于proximity-based(基于附近)的移动社交网络,当和LBSN 有相近的含义。
3.现有工作,簇的划分往往基于联系,通信时间和通信时长(相近位置)。似乎据杨婧的论文,DTN中的局部社区也是以此两个参量衡量的,忽略的是通信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缺陷在于难以发挥分享的作用,即基于内容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联系(频率和时长)和内容组合的社交网络
4.本文试图建立基于潜在信息影响的联系(终端用户可能存在信息共享 )。
5.文中举例,内容本身具有时效性5hours(同时还和相遇有关),过此之后,则尽管有很高的联系特征,则也不会分享。基于内容更高效一些。
6。概念:POI (point of interests).即经常被访问的点,Tl影响力生命周期。本文需要实现的工作步骤:1)基于用户 的移动特性构建基于上下文感知的 社区,2)动态更新社区以反映网络的演变。3)动态社区支持应用程序
7。影响力图的构建:G=(V,E,P ),P 即POI ,有向图。
先到此 吧,没耐心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