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软件开发相关的人员,姑且称之为“软件人”吧,我们这写软件人,基本上应该有点编程经验了,在处理简单的编码都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在此想说的是,我们这类软件人,好像有种将系统做复杂的趋势,而且好像还在寻找一种所谓的“银弹”。不知国外的这类人情况如何,在国内,我所接触的有相当部分是这样的。
还是简单解说几种现象和自我认为的问题根源吧。
任何一个系统的起始应该都是很简单的,就想《盗梦空间》所说的,一个idea的起始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其不断的演进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演进到推倒一开始所设定的架构。而国内软件人目前有这个趋势,在开始系统的时候,就参考这样模型,那个模式,结果系统还没有开始,就想到如何去满足这样扩展,那样应用,好像一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解决N多的问题一样。在敏捷的文化中,这应该称之为“过度设计”或者“过度考虑”了吧。
这里我想用我的思考来解说一下“过度”的一些来源。第一,还在寻找一种“银弹”,虽然此银弹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那种,但是确实希望有一种能够解决相当部分问题的,比如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之类。其二,想证实一种能力或者炫技?以所能考虑的多周全来,肯定自己,证明自己是如何的”能“。其三,一种偷懒的心里?过多的考虑,目的是为什么,不排除一劳永逸的企图,现在一下子把用到的,没有用到的全处理好,以后可以”偷的片刻闲“了。其四,还没有想好 :D
“拿锤子三年,看什么都是钉子”,忘记从那里看到的这个精辟的句子了,这个尤其发生在比较懒惰的,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者。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阿,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用你那套所谓的“一技之长”,于是乎,就有点悲哀了吧。比如我见过一个号称是Corba高手,在Corba这么复杂的东西,能够有所深入确实不易阿,只是在开发中处处应用corba的思想,真是太诡异了,就想有些人学习设计模式,张口闭口都是模式,实在可怜,所以才有“反模式”的模式产生。
在一定领域内不断积累,让自己不断成长,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个当作生活模式,这样的人,内心深处应该是属于害怕改变的那种,有点抱残守缺。就以Corba来说,你深入的了解了,那么你再去涉猎分布式的架构/框架/规范,应该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我这个半吊子Corba的人,去学习Ejb非常易的入门了。
有了规范,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凡事都来规范,恐怕也是,哎!你知道的。
下班了,暂且写到这里吧。
不过在此想说的是,我们这类软件人,好像有种将系统做复杂的趋势,而且好像还在寻找一种所谓的“银弹”。不知国外的这类人情况如何,在国内,我所接触的有相当部分是这样的。
还是简单解说几种现象和自我认为的问题根源吧。
任何一个系统的起始应该都是很简单的,就想《盗梦空间》所说的,一个idea的起始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其不断的演进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演进到推倒一开始所设定的架构。而国内软件人目前有这个趋势,在开始系统的时候,就参考这样模型,那个模式,结果系统还没有开始,就想到如何去满足这样扩展,那样应用,好像一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解决N多的问题一样。在敏捷的文化中,这应该称之为“过度设计”或者“过度考虑”了吧。
这里我想用我的思考来解说一下“过度”的一些来源。第一,还在寻找一种“银弹”,虽然此银弹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那种,但是确实希望有一种能够解决相当部分问题的,比如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之类。其二,想证实一种能力或者炫技?以所能考虑的多周全来,肯定自己,证明自己是如何的”能“。其三,一种偷懒的心里?过多的考虑,目的是为什么,不排除一劳永逸的企图,现在一下子把用到的,没有用到的全处理好,以后可以”偷的片刻闲“了。其四,还没有想好 :D
“拿锤子三年,看什么都是钉子”,忘记从那里看到的这个精辟的句子了,这个尤其发生在比较懒惰的,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者。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阿,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用你那套所谓的“一技之长”,于是乎,就有点悲哀了吧。比如我见过一个号称是Corba高手,在Corba这么复杂的东西,能够有所深入确实不易阿,只是在开发中处处应用corba的思想,真是太诡异了,就想有些人学习设计模式,张口闭口都是模式,实在可怜,所以才有“反模式”的模式产生。
在一定领域内不断积累,让自己不断成长,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个当作生活模式,这样的人,内心深处应该是属于害怕改变的那种,有点抱残守缺。就以Corba来说,你深入的了解了,那么你再去涉猎分布式的架构/框架/规范,应该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我这个半吊子Corba的人,去学习Ejb非常易的入门了。
有了规范,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凡事都来规范,恐怕也是,哎!你知道的。
下班了,暂且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