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基础和监控相关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的划分,包括堆内存区和非堆内存区,并解释了各个区域的作用及内存回收机制。同时提供了设置内存大小的方法以及Windows环境下JVM的监控方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JVM内存的大概划分:

JVM内存区域分为两部分:堆内存区(heap)和非堆内存区(非heap)。

heap区又分:Eden Space(伊甸园)、Survivor Space(幸存者区)、Tenured Gen或叫Old area(老年代-养老区)。 非heap区又分:Code Cache(代码缓存区)、Perm Gen(永久代)、Jvm Stack(java虚拟机栈)、Local Method Statck(本地方法栈)。


各区的作用:

Eden Space (heap)
内存最初从这个线程池分配给大部分对象。
 
Survivor Space (heap)
用于保存在eden space内存池中经过垃圾回收后没有被回收的对象。
 
Tenured Generation (heap)
用于保持已经在survivor space内存池中存在了一段时间的对象。
 
Permanent Generation (non-heap)
保存虚拟机自己的静态(reflective)数据,例如类(class)和方法(method)对象。Java虚拟机共享这些类数据。这个区域被分割为只读的和只写的。
 
Code Cache (non-heap)
HotSpot Java虚拟机包括一个用于编译和保存本地代码(native code)的内存,叫做“代码缓存区”(code cache)。


JVM内存回收机制:

对象在Eden Space创建,当Eden Space满了的时候,gc就把所有在Eden Space中的对象扫描一次,把所有有效的对象复制到第一个Survivor Space,同时把无效的对象所占用的空间释放。当Eden Space再次变满了的时候,就启动移动程序把Eden Space中有效的对象复制到第二个Survivor Space,同时,也将第一个Survivor Space中的有效对象复制到第二个Survivor Space。如果填充到第二个Survivor Space中的有效对象被第一个Survivor Space或Eden Space中的对象引用,那么这些对象就是长期存在的,此时这些对象将被复制到Permanent Generation。

若垃圾收集器依据这种小幅度的调整收集不能腾出足够的空间,就会运行Full GC,此时jvm gc停止所有在堆中运行的线程并执行清除动作。


各区分配内存大小的设置

在Eclipse中的java程序上右键,run as-->run configurations-->arguments

可以加入运行时的内存参数,比如:

-server -Xms512m -Xmx1024m -XX:PermSize=512m -XX:MaxPermSize=512m -XX:+CMSClassUnloadingEnabled -XX:+PrintGCDetails -Xloggc:%M2_HOME%/gc.log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M2_HOME%/java_pid.hprof

大概是这样的:



Windows环境下的JVM监控(Linux环境下的监控方式如jps,jmap等未补完):

JDK安装目录下的bin文件夹,里面有相关的监控功能,比如jconsole.exe或者jvisualvm.exe,可以直接双击打开。

jconsole大概是这样的:



jvisualvm大概是这样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