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ClassLoader如何加载class 。
jvm里有多个类加载,每个类加载可以负责加载特定位置的类,例如,bootstrap类加载负责加载jre/lib/rt.jar中的类, 我们平时用的jdk中的类都位于rt.jar中。extclassloader负责加载jar/lib/ext/*.jar中的类,appclassloader负责classpath指定的目录或jar中的类。除了bootstrap之外,其他的类加载器本身也都是java类,它们的父类是ClassLoader。
19.分层设计的好处:
把各个功能按调用流程进行了模块化,模块化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组合,举例说明:如果要注册一个用户,流程为显示界面并通过界面接收用户的输入,接着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在处理业务逻辑又访问数据库,如果我们将这些步骤全部按流水帐的方式放在一个方法中编写,这也是可以的,但这其中的坏处就是,当界面要修改时,由于代码全在一个方法内,可能会碰坏业务逻辑和数据库访问的码,同样,当修改业务逻辑或数据库访问的代码时,也会碰坏其他部分的代码。分层就是要把界面部分、业务逻辑部分、数据库访问部分的代码放在各自独立的方法或类中编写,这样就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了。这样分层后,还可以方便切换各层,譬如原来的界面是Swing,现在要改成BS界面,如果最初是按分层设计的,这时候不需要涉及业务和数据访问的代码,只需编写一条web界面就可以了。
下面的仅供参考,不建议照搬照套,一定要改成自己的语言,发现内心的感受:
分层的好处:
1,实现了软件之间的解耦;
2.便于进行分工
3.便于维护
4,提高软件组件的重用
5.便于替换某种产品,比如持久层用的是hibernate,需要更换产品用toplink,就不用该其他业务代码,直接把配置一改。
6.便于产品功能的扩展。
7。便于适用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20.hashCode方法的作用?说
hashcode这个方法是用来鉴定2个对象是否相等的。
那你会说,不是还有equals这个方法吗?
不错,这2个方法都是用来判断2个对象是否相等的。但是他们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讲,equals这个方法是给用户调用的,如果你想判断2个对象是否相等,你可以重写equals方法,然后在代码中调用,就可以判断他们是否相等了。简单来讲,equals方法主要是用来判断从表面上看或者从内容上看,2个对象是不是相等。举个例子,有个学生类,属性只有姓名和性别,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只要姓名和性别相等,那么就说这2个对象是相等的。
hashcode方法一般用户不会去调用,比如在hashmap中,由于key是不可以重复的,他在判断key是不是重复的时候就用到了hashcode这个方法,而且也用到了equals方法。这里不可以重复是说equals和hashcode只要有一个不等就可以了!所以简单来讲,hashcode相当于是一个对象的编码,就好像文件中的md5,他和equals不同就在于他返回的是int型的,比较起来不直观。我们一般在覆盖equals的同时也要覆盖hashcode,让他们的逻辑一致。举个例子,还是刚刚的例子,如果姓名和性别相等就算2个对象相等的话,那么hashcode的方法也要返回姓名的hashcode值加上性别的hashcode值,这样从逻辑上,他们就一致了。
要从物理上判断2个对象是否相等,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