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存管理机制
向操作系统申请和释放内存时,形成了一些很小的内存片段,无法再利用。这种空闲但无法利用的内存的现象,称之为内存的碎片化。
memcached用slab allocator(预先化块)机制来管理内存。
slab allocator原理:预先将内存划分成数个slab class仓库(每个slab class大小为1M)。各仓库切分成不同尺寸的小块(chunk),需要存内容时,判断内容的大小,为其选择合理的仓库。
memcached根据收到的数据的大小,选择最合适数据大小的chunk组(slab class)。memcached中保存着slab class内空闲chunk的列表,根据该列表选择空的chunk,然后将数据缓存于其中。
注意:如果有100byte的内容要存,但122大小的仓库中的chunk满了,并不会寻找更大的,如144的仓库来存储,而是把122仓库的旧数据踢掉。
由于slab allocator机制中,分配的chunk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对于特定的item,可能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
对于chunk空间的浪费问题,无法彻底的解决,只能统计item的长度,并制定合理的slab class中的chunk的大小来缓解该问题。
可以在memcached启动时通过参数-f指定增长因子,从而控制slab之间的差异。默认值为1.25。若默认的增长因子是1.25左右,不是1.25。这是因为c++在编程时,要保证内存的对齐。一般是4的倍数和8的倍数。
二、键值的参数限制
key的长度:250字节(二进制协议支持65536个字节)。
value的限制:1M,一般都是存储一些文本,这个值足够了。
内存的限制:32位下最大设置到2G。
memcached核心概念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8-23 21:34:39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