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齐算法
在相同的对齐方式下,结构体内部数据定义的顺序不同,结构体整体占据内存空间也不同。
如下结构体定义:
struct A {
// a 的自身对齐值为 4,偏移地址为 0x00~0x03,a 的起始地址 0x00 满足 0x00%4=0
int a;
// b 的自身对齐值为 1,由于紧跟 a 之后的地址,即 0x04 满足 0x04%1=0,所以 b 存放在 0x04 地址空间
char b;
// c的自身对齐值为2,由于紧跟b之后的地址0x05%2不是0,而0x06%2=0
// 因此c的存放起始地址为0x06,存放在0x06~0x07空间。
// 在b和c之间的0x05地址则补空字节
short c;
};
结构体A中包含:
1)4 字节长度的 int;
2)1 字节长度的 char;
3)2 字节长度的 short 型数据一个。
所以 A 用到的空间应该是 7 字节。
但是因为编译器要对数据成员在空间上进行对齐,由于结构体自身对齐值取数据成员中自身对齐值的最大值,即 4,并且 0x00~0x07 的 8 字节空间满足 8%4=0,所以 sizeof(strcut A) 值为 8。
现在把该结构体调整成员变量的顺序:
struct B {
// b的自身对齐值为1,其起始地址为0x00,由于满足0x00%1=0,所以b存放在0x00地址空间
char b;
// a的自身对齐值为4,由于紧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