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是一个开源的AMQP实现,服务器端用Erlang语言编写,支持多种客户端,如:Python、Ruby、.NET、Java等,支持AJAX。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转发消息,在易用性、扩展性、高可用性等方面表现不俗。
备注:消息队列的大体流程为以下:
发布者(Publisher)发布消息(Message),经由交换机(Exchange)。
交换机根据路由规则将收到的消息分发给与该交换机绑定的队列(Queue)。
最后 AMQP 代理会将消息投递给订阅了此队列的消费者,或者消费者按照需求自行获取
参考文章
几个重要概念为:
1:Connection是RabbitMQ的socket链接,主要在ApI中链接我们与RabbitMQ
2:ConnectionFactory为Connection的制造工厂,负责创建Connection
3:Channel是我们与RabbitMQ打交道的最重要的一个接口,我们大部分的业务操作是在Channel这个接口中完成的,包括定义Queue、定义Exchange、绑定Queue与Exchange、发布消息等
4:Queue
Queue(队列)是RabbitMQ的内部对象,用于存储消息,RabbitMQ中的消息都只能存储在Queue中,生产者(下图中的P)生产消息并最终投递到Queue中,消费者(下图中的C)可以从Queue中获取消息并消费。

5:Message acknowledgment,消息回执,就是当消费者接收到消息之后回执个已接受的信息,避免由于网络波动或者服务器异常导致消息丢失的问题
6:Message durability,消息持久化,RabbitMQ服务重启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消息,我们可以将Queue与Message都设置为可持久化的(durable)这样可以保证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RabbitMQ消息不会丢失
7:Prefetch count 如果有多个消费者同时订阅同一个Queue中的消息,Queue中的消息会被平摊给多个消费者(默认),但是因为能力原因如果每个消息的处理时间不同,就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消费者一直在忙,而处理能力强的消费者比较空闲,我们可以通过设置prefetchCount来限制Queue每次发送给每个消费者的消息数,比如我们设置prefetchCount=1,则Queue每次给每个消费者发送一条消息;消费者处理完这条消息后Queue会再给该消费者发送一条消息。

8:Exchange生产者将消息发送到Exchange(交换器,下图中的X),由Exchange将消息路由到一个或多个Queue中(消息发布者并不会将消息直接丢到队列中,而是先进入路由器,再通过规则转发到各个队列中去)
9:routing key生产者在将消息发送给Exchange的时候,一般会指定一个routing key,来指定这个消息的路由规则 注意:routing key需要与Exchange Type及binding key联合使用才能最终生效
10:Binding key在绑定(Binding)Exchange与Queue的同时,一般会指定一个binding key;消费者将消息发送给Exchange时,一般会指定一个routing key;当binding key与routing key相匹配时,消息将会被路由到对应的Queue中

11:Exchange Types(可以理解为路由规则) RabbitMQ常用的Exchange Type有fanout、direct、topic、headers这四种具体参考
本文介绍了RabbitMQ的基本概念,包括其作为开源AMQP实现的特点、客户端支持情况以及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作用。此外还详细解释了RabbitMQ的核心组件,如Connection、Channel、Queue、Exchange、Routing Key等,并探讨了消息传递的机制。
23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