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的生命周期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Android中Activity的三种状态及生命周期回调方法的工作原理。包括显示状态(onCreate/onStart/onResume)、不可见状态(onPause/onStop)和销毁状态(onDestroy)。探讨了在不同场景下Activity生命周期的变化过程,如单个Activity时的应用启动与销毁流程,以及多个Activity交互时的生命周期转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Activity的三种状态:
显示状态:onCreate()/onStart()/onResume()

看不见状态:onPause()/onStop()

销毁状态:onDestroy()

单个activity时:
应用程序启动时:
onCreate()—>onStart()—>onResume()—>界面显示到前台
按返回键销毁时:
onPause()—>onStop()—>onDestroy()—>消失

两个Activity交互时:
由第一个界面通过intent跳转至第二个界面时:
先是第一个界面显示出来经历的生命周期:
第一个onCreate()—>第一个onStart()—>第一个onResume();
当点击第一个界面里的button进行跳转时经历的生命周期:
第一个onPause()—>第二个onCreate()—>第二个onStart()—>第二个onResume()—>第一个onStop();
按物理返回键,返回第一个界面时:
第二个onPause()—>第一个onRestart()—>第一个onStart()—>第一个onResume()—>第二个onStop()—>onDestroy();

Google为何设计这样的生命周期模式呢??
为何先暂停当前界面再跳转到另外的界面??
为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才设计成这样的模式的,比如当前正在播放音乐,有电话打进来,如果音乐不暂停,同时又有电话打进来,这种用户体验是很差劲的。

为何要有onCreate()—>onStart()—>onResume()这样的显示顺序,这也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来设计的,如果没有这些做保证,就会出现逻辑混乱。

总之 谷歌生命周期的设计都是充分考虑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的,一个好的系统如果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就不会得到更好的推广,谷歌做到了这一点,所以Android系统才会如此流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