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观察者(Observer)实现对象监听 (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kalex)

本文介绍Java中的观察者模式,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实现对ArrayList容器的监听。定义了Message类和MessageList类,MessageList继承Observable类,在add方法中发送消息给观察者。还编写了MessageObserver类接收数据。该模式操作在内存中进行,无需轮询,效率高,但当机数据易丢失。
有非常多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程序能够监视数据的变化,然后做出响应,这种情况非常多,比如探测数据库中数据的变化、检测用户状态的变化等等。通常我们都缺乏一种双工通信的机制,只能选择让程序做论询,隔一段时间检测一次数据变化,记录下来与上一次检测结果做对比,从而判断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毫无疑问这样的方式很笨拙,不仅写起来痛苦,跑起来也耗资源,是典型的用80%的时间解决20%的问题。

       观察者(Observer)是一种模式,也是Java中的一个API,它让一个值对象(Value Object)具备自省的功能,当他发现自己的状态改变了,就向相关的对象发送消息,这样的监听方式当然比轮询好。我感冒了自己会去医院,用不着医生每个月来问一次。

       JavaObserver API是对观察者模式的一个实现。假设我们有一个对象容器,其中存放用户消息,我希望这个容器自省,当有新的消息进来就自动触发观察者作出响应。首先定义消息对象,是个很简单的值对象:

package com.gwnet.smsMessenger.mm.bromon;

public class Message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sender;

private String receiver;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rivate String time;

//请自己实现set/get方法,比如: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id;

}

}

然后写一个存放Message的容器,容器使用ArrayList来存放对象是个很好的选择,也很简单:

package com.gwnet.smsMessenger.mm.bromon;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MessageList extends Observable

{

    private List m=new ArrayList();

    private static MessageList ml=null;

    public MessageList()

    {

    }

    

    public static MessageList getInstance()

    {

        if(ml==null)

       {

           ml=new MessageList();

       }

        return ml;

    }

    

    public void add(Message msg)

    {

        m.add(msg);

        super.setChanged();

        super.notifyObservers(m);

    }

    

    public void del(Message msg)

    {

        m.remove(msg);

    }

}

这个类继承了Observable类,并且对其中的add方法做了手脚,很明显,add方法的作用是向ArrayList容器中放入一个对象,这正是我们想监听的操作,所以有了:

uper.setChanged();

super.notifyObservers(m);

这意思是一旦调用add方法,这个类自己就会向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发送消息,消息内容是什么呢?内容就是m,是存放消息的容器,观察者可以收到这个改变了状态的容器,然后对它进行操作,从而实现了对容器的监听,当然,我们只实现了对add方法的监听,你也可以试试其他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单例类,写成单例是为了要保证整个jvm中只有这一个存放消息的容器,而不写成完整的单例,原因是将来可能要提供另外的实例化方法。所以理解起来可能稍微难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设计模式中的单例模式。

下面就是编写观察者并且注册它:

package com.gwnet.smsMessenger.bromon;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Messag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arg0, Object arg1)

    {

       List l=(List)arg1;

        Message m=(Message)l.get(l.size()-1);

        String receiver=m.getReceiver();

        System.out.println("给"+m.getReceiver()+”的新消息:”+m.getContent());

    }

}

这个类继承Oberver接口,update(Observable,Object)是必须提供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我们接收被观察类传过来的数据(含有消息的容器),然后取出其中最后一个,读取它的内容。

Java里的观察者使用起来是非常简单的。我们的例子好处是所有的操作都在内存中进行,而且不需要轮询,效率非常高,缺点是一旦当机内存中的数据就丢失了,所以如果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对象缓冲机制,就可以应付复杂的应用,写出高效简洁的多线程服务器

经过查询,优快云 博客作者 **ReBeX** 并未发布编号为 `details/120558199` 的具体文章。目前可查证的文章列表仅包括其发布的《引用[2]》提及的内容,即 `details/120455367` 和 `details/120735147` 两篇文章[^2]。 如果目标文章确实存在但无法通过公开链接访问,可能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文章被设置为私密或加密状态。 - 文章已被删除或迁移至其他位置。 - URL 地址输入有误或者不存在对应 ID 的文章。 对于 SuperMap iDesktopX 11.1.1 中 GPA 算子能否实现可视域分析并制作专题图的问题,在《引用[3]》中提到的相关解决办法可以作为参考依据[^3]。通常情况下,此类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基于栅格数据模型完成视线范围内的可见性判断,并进一步生成所需的可视化图表成果。 以下是利用 Python 脚本调用 SuperMap API 进行简单可视域计算的一个示例代码片段: ```python from supermap import GeoProcessor def calculate_viewshed(input_dem, observer_points, output_result): gp = GeoProcessor() parameters = { "dem": input_dem, "observerPoints": observer_points, "outputViewShed": output_result } result = gp.execute("CalculateViewShed", parameters) return result input_dem_path = r"C:\path\to\your\digital_elevation_model.tif" observer_point_file = r"C:\path\to\your\observer_points.shp" output_viewshed_raster = r"C:\path\to\save\viewshed_output.tif" calculate_viewshed(input_dem_path, observer_point_file, output_viewshed_raster)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