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页面分为三个逻辑层面:
结构层、样式层、 行为层,三者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并且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出用户页面。
1. 结构层
- 定义:负责页面的语义化内容架构、信息组织。
- 技术实现:主要通过HTML进行实现。
- 核心功能:定义页面内容的语义化结构、结构之间的层级关系,为样式层和行为层提供挂载基础。
2. 样式层
- 定义:负责页面的视觉呈现和布局效果。
- 技术实现:主要通过CSS和一些预处理器(Sacc、Less等)。
- 核心功能:处理页面元素的视觉样式、盒子模型的布局效果、响应式自适应等工作。
3.行为层
- 定义:负责页面的交互逻辑和动态功能。
- 技术实现:主要通过javaScript实现,结合框架(React、Vue)或库(jQuery)。
- 核心功能:处理页面中的用户交互逻辑、数据动态处理、路由和动画效果等。
理想情况下:三层应该是解耦实现的(例如:Vue中<template> <style> <script>分别对应三个逻辑层面)。
因为清晰的逻辑层面划分是前端工程化的基础,也是理解复杂前端架构(MVVM、微前端)的核心切入点。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