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笔者入职的第一个家公司,笔者是第一个入职的专职测试人员,相信一两个测试的公司还是不少的,入职后各种项目都在进行当中,上面给我的定位是并没完全融入到项目中去。而通过指派任务的方式。
因为我们开发语言用的是JAVA 语言,IDE用myeclipse 中自带的CVS版本管理工具,开发人员完成代码后,提交到版本库中。
这个流程中,项目经理是核心,项目经理也确实是有多年开发与项目经验的牛人,他喜欢不定期分享上些前沿的技术。我很崇拜他。
放弃上份悠闲的工作,感谢那个带我入行公司,我想了解真正的测试在公作中如何进行的。所以,来到了现在这家公司。我很欣喜的是这测试有自己的团队,专业(对当时的我来说)的流程,以及与开发等同的地位。
需求分析由产品人员制定,他们要做的不是一份简单的文档,而是细化每一个功能的细节,每一个按钮的位置,对于稍大或复杂一点的需求都进行建模。
开发人员需求根据需求功能点进行排期。然后将开计划转交给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根据开发计划,对测试具体测试时间,也就是开发功能完成后的时间,进行几轮测试等。然后,把项目的开发与测试计划发送给各部门负责人及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
在用例进行评审之间,先以邮件形式将用例发送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事先了解用例对哪些功能进行验证以及验证的细节。
然后,测试人员组进行用例评审,开发人员对用例与实际功能不符合有哪些,产品人员对会通过用例对功能的具体实现进行把握等等。
开发人员完成所有功能后,会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一个自测。自测完成后提交测试人员进行基线。
开发人员对于基到测试线的功能进行测式,发现的问题通过缺陷管理工具进行反馈,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修复,然后,准备第二轮基。
测试人员完成第一轮测试后,需要写测试结论,发到相关人员。然后对基线后的第二轮进行测试,第二轮会对第一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回归。
经过两到三轮或四轮的测试后,直到没发现新的问题,或暂时无法解决,或不紧急的问题。通过上级确认,可以通过。编写测试报告与验收方案。
对于刚接触这个流程的我来说,这个流程是规范的,测试真正融入了整个流程,而且还担任了很重的角色,从而也有效的保证了软件产品的整体质量。
当然,我这里会省略与测试主流程无关的东西,真正的测试工作中琐事很多。
下面来看敏捷测试,本人并没有接触过敏捷,对敏捷也没花时间学习与研究。唯一接触就是听我们测试经理对测度流程讲了两个半小时,听讲的人很多,我站着听的。受益匪浅,凭着记忆也简单谈谈。
敏捷测试的一个核心是迭代,在每个时间点上,所有项目人员都是有事可做的。
开发完成后交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开发人员继续开发新的功能。那么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怎么办呢?会从开发团队中抽出一个人员来用于解决测试发现的问题。但开发进度并没有因为测试而停止。
在这个流程中弱化了文档,强调了各个人员的沟通,通过这种迭代的方式,三个月的项目,可以能两个月和两个半月就会完成。
但这种流程并非完美,加入一个功能在需求分析阶段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一个迭代渐进的过程。也只能一路错下去。
第一块面板中是开发人员未实现的功能,第二块面板中是开发完成功能,测试人员对其进行测试,发现不通过的就放回未开发的面板中,测试通过的将放到第三块面板中。
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fnng/archive/2012/08/04/262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