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oogle Reader的高效阅读和个人知识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筛选高质量RSS源、使用神奇排序功能优化阅读体验、利用加星标和标签保存有价值的内容、以及通过分享条目与他人交流心得。

使用Google Reader也有好长时间了, 也时常被没有优质的RSS源而困惑、时常被过多的订阅条目成为负担而苦恼,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感觉作者在对Google Reader的使用上确实技高一筹!

 

 


 

 

      先前我写的《基于Dropbox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 》 讲述了使用Dropbox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保存知识方面的技巧,而个人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今天月光博客就介绍一下如何通过Google Reader快速的阅读、标记、分类和存储各类知识的技巧。

  做为知识获取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博客、论坛或媒体网站,通常这些网站都会 提供RSS Feed,使用Google Reader 阅 读器可以及时而高效地阅读收集相关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标注和收藏等功能。

  然而,Google Reader阅读器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RSS Feed做为知识的来源太单一,优质中文RSS匮乏且更新慢,最终导致Google Reader快餐式的浅阅读。而工具本身来说,Google Reader的Tags标签不如Delicious方便,分享的网址无法使用Tags分类,查找以前的文章不方便,“探索-热门条目”里的热点内容较乱, 不便于发现好文章。

  通过长时间的使用Google Reader,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并将其变成个人知识管理的得力工具,下面是我的设计方案图。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一、学习知识

  尽管你可能已经知道了Google Reader的很多技巧 , 但每天未读的文章依然会超过1000 ,这时候应该改变 一下阅读的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的策略。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每天必读的RSS Feed(A-List)放到一个单独的目录下,这个目录保留质量最高的RSS源,不要多,保持每天有5-10篇更新为佳,可以每篇都读,这个目录是 Google Reader中唯一不需要“神奇排序”的目录。

  每日必读的Feed可以通过Google Reader的好友 趋势 功能来获取,你分享、加星标、喜欢最多的通常都是必读的Feed。

  除了每日必读(A-List)的目录之外,退订所有的 Feed,只看“好友分享”和“探索-热门条目”,所有排序都是用“神奇排序”,严格遵守阅读时间,每天只看30分钟,到时间就停止阅读。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设置得当,以“神奇排序”的方式阅读“好友分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佳的信息,前提是你要订阅一些优秀的好友。“探索-热门 条目”可以找到你未订阅的Feed中的热门条目,有时间的话也值得看看。

  如果你不舍得退订所有Feed,也可以将英文Feed和中文 Feed分开,所有英文Feed放在一个目录,其他中文Feed放在另一个目录,将这两个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有时候的时候来阅读。

   二、保存知识

  在Google Reader里保存知识包括加星标、喜欢、添加标签这几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喜欢”和“星标”两个操作会直接影响“神奇排序”的顺序,继而影响 阅读的效率,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神奇排序 (Sort by magic)会依据文章热门度,把你会喜爱的文章排在最前面,排序的标准依据用户以往的“加星”和“喜欢”类文章生成,因此,当用户读到一些喜欢的好文 章,最好点一下“喜欢”,以优化个性化“神奇排序”,不要随便“喜欢”一些杂类文章,中文界面下最好不要随便“喜欢”英文的文章。需要深度阅读的好文章则 使用“加星”的方式添加“星标”,以便未来深度阅读。

  这样,Google Reader会根据你liking和starring的条目,进行Magic排序,用户把阅读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后,就可以优先看到自己最喜欢看的文 章,感谢Google强大的语义分析和算法能力。

  如果你发现Google推荐的文章并不是自己喜欢读的,可能是你以前“喜欢”的文章有 误,你可以在“您的资料”-“共享条目”中找到你以前喜欢的条目,找到那些并不合适的文章,点“取消喜欢”即可;在“加星标的条目”中,找到以往加星的条 目,点“删除星标”来删除不合适的条目。善用“喜欢”和“星标”才能优化“神奇排序”的质量。

  添加标签可以让你收藏的信息按照标签分 类,以利于未来的阅读。

  三、共享知识

  在文章条目里点“共享”和“共享备注”可以 将该文章共享给你所有的Google Reader好友,如果你关联了Google Buzz,还可以共享给Buzz好友,Reader信息到Buzz里是实时的,取消共享后Buzz里的共享信息也会消失。

  条目的“发送 到”也是另一种分享途径,我建议使用这个功能将信息分享到微博客和Delicious中,微博客目前是更为大众化的社会化媒体,分享的效果会更好,而 Delicious优秀的标签功能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Google Reader的一些不足。

  Twitter做为全球最大的微博客依 然是无法忽略的,发送到Twitter功能由于Twitter被墙而无法实现,但是我们有更简单的替换方案,找到用户Google Reader分享条目的Feed地址,利用FeedBurner 可以自动 实时地将用户的分享条目同步到Twitter上,甚至比原有的方式更简单。

  四、使用知识

   使用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搜索,Google Reader内置了一个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按关键字搜索以前所有的条目。

  对于加星标的 条目,在深度阅读完之后,删除星标,然后添加tag标签,以便分类收藏。

  这样,如果用户想要阅读某一类知识,就可以按照标签在 Google Reader中阅读,这样就方便多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看看好友分享里的评论和反馈,与大家进行交流。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图。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把 Google Reader做为我的个人知识信息来源和管理的工具,然而,如果使用不当,Google Reader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耗费时间的工具,如果你也曾经越到过类似的困惑,那么不妨按照我的方法尝试一下,或许你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 月光博客 [ http://www.williamlong.info/ ]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172.html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与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验证。通过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向力矢量控制,从而具备更强的姿态调节能力和六自由度全驱动特性,克服传统四旋翼欠驱动限制。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如PID、MPC等)、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验证,并可能涉及轨迹跟踪、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与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研究先进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深入理解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②掌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流程;③复现硕士论文级别的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或学术论文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建模推导过程与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扩展研究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以深化对全驱动系统控制机制的理解。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