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容器化和Kubernetes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敏捷性,但一个行业内鲜为人知的秘密是:管理它们的成本正在悄然失控。一份最新调查显示,高达88%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Kubernetes的总体拥有成本不降反增。本文将深入剖析导致成本飙升的几大“元凶”,并探讨为何AI正成为终结这场“预算噩梦”的关键武器。
云原生浪潮之下,Kubernetes早已从一个时髦的技术词汇,演变为支撑现代化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它承诺的弹性、速度与灵活性,让无数企业趋之若鹜。然而,当最初上云的兴奋感褪去,一本沉甸甸的云账单摆在CIO面前时,许多人开始意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我们为Kubernetes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昂贵。
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Kubernetes管理供应商Spectro Cloud最近的一项调查,像一声警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约88%的受访企业表示,其Kubernetes的总拥有成本在过去一年中不增反减。 面对这越滚越大的成本雪球,超过92%的企业正将目光投向一个新兴领域:基于AI的成本优化。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成本失控的三大“元凶”,正在掏空你的云预算
仅仅将成本上涨归咎于“用量增加”是远远不够的。Spectro Cloud的现场CTO杰里米·奥基(Jeremy Oakey)指出,硬件、云服务和支持合同的费用固然在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潜藏在资源配置、团队协作和架构决策的日常工作中。
元凶一:资源的“隐形杀手”——无处不在的过度配置
过度配置是Kubernetes环境中最为普遍且隐蔽的“成本刺客”。
“预测Kubernetes资源需求极具挑战性,因此开发人员往往会设置宽松的配置参数以防万一。在小规模时这无伤大雅,但当大规模部署时,这种行为会导致集群资源被显著浪费。” —— 杰里米·奥基,Spectro Cloud现场CTO
数字营销机构NEWMEDIA.com的创始人史蒂夫·莫里斯(Steve Morris)用一组惊人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审查发现,公司31%的工作负载,在一天中95%的时间里CPU使用率竟然低于25%!
这种保守的过度配置,源于一种深刻的“安全感”需求。CloudBolt Software的首席运营官亚斯敏·拉贾比(Yasmin Rajabi)一针见血地指出:
“大多数团队会为CPU和内存配置充足的缓冲,以避免在深夜被紧急呼叫。开发人员和平台工程师的激励机制并不一致,前者的考核标准是新应用上线速度,而非成本效率。因此,最简单、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确保工作负载有充足的资源缓冲。”
当成千上万个工作负载都带着这样的“安全缓冲”运行时,其累积的成本是惊人的。
元凶二:失衡的激励与分散的责任
在许多企业中,成本责任是割裂的。
“当发布团队管理自己的集群并定义自己的自动扩展规则时,会导致保守的过度配置被锁定在配置文件中。工程师们不愿下调资源,因为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引发事故或导致无法满足SLA。” —— 史蒂夫·莫里斯,NEWMEDIA.com创始人
莫里斯补充道,仅仅为了调整容量和处理嘈杂的警报,就需要两名平台工程师每周投入一半的时间。这种模式下,运营开销随着服务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仅仅是流量。 你赋予了团队自主决策的敏捷性,却也无形中分散了成本责任,隐藏了浪费。
元凶三:架构与管理的“历史包袱”
除了资源配置,一些根本性的决策也在持续“放血”。
-
错误的抽象认知: 数字化转型公司Pvotal 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亚辛·曼拉杰(Yashin Manraj)认为,许多团队倾向于将Kubernetes视为静态的虚拟机或服务器,这种做法会留下大量孤立资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弹性作用。
-
昂贵的架构选择: 跨云的数据传输(Egress)可能费用高昂,在边缘运行多节点集群同样会增加巨额支出。
-
高昂的人力成本: 一位年薪接近20万美元的平台工程师,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手动管理和维护集群上,这本身就是巨大的生产力成本和机会成本。

二、AI入局:从“被动救火”到“主动优化”
面对如此复杂且动态的成本难题,传统的手动调整和静态规则显得力不从心。这正是AI和机器学习(ML)大显身手的舞台。
“资源分配是复杂且多维的,这实际上意味着它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这正是AI和机器学习工具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它们可以帮助解决‘应该设置什么资源’这个复杂的数学题,并结合自动化,用正确的设置来实际配置工作负载。” —— 亚斯敏·拉贾比,CloudBolt Software首席运营官
AI驱动的成本优化工具并非天方夜谭。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一批供应商,它们的工作模式大致如下:
-
持续监控与学习: 7x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实时的Pod利用率数据。
-
洞察历史模式: 从历史使用数据中学习应用在不同时间(如白天、夜晚、促销季)的负载模式。
-
智能预测与调整: 基于学习到的模型,自动并精准地调整资源的请求(requests)和限制(limits)、智能地扩展或缩减节点规模,甚至在成本效益最佳的竞价实例(Spot Instances)和按需实例之间做出动态平衡。
Spectro Cloud的奥基观察到,Kubernetes管理和FinOps(云财务运营)两大领域的供应商正在加速融合,将运营控制与财务责任紧密结合,创造一种更主动、更智能的成本优化新范式。
三、CIO的行动指南:成本与投资的再思考
面对Kubernetes不断上涨的成本,技术领导者应采取组合拳,而非单一策略。
短期策略:立竿见影的“节流”措施
-
保持纪律: 定期审查并果断停用未使用的集群。
-
优化配置: 重新审视资源规模、设置更合理的自动扩展阈值。
-
审查策略: 检查日志保留和存储配置等看似微小但日积月累的成本项。
-
商业谈判: 积极与云供应商就长期使用合同进行谈判。
长期视角:将Kubernetes视为战略投资
最重要的一点,CIO需要清晰地区分“成本”与“投资”。
“部署一个Kubernetes集群来支持具有变革性、能创造收入的应用,这不仅仅是一项开支,更是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投资。因此,核心问题就变成了:你的Kubernetes基础设施,是否在为你的应用团队提供速度、选择和灵活性等方面的最大价值?” —— 杰里米·奥基,Spectro Cloud现场CTO
结语
Kubernetes的复杂性与其带来的价值相伴相生。成本的上升,并非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它,而是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云原生之旅的“深水区”。在这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然失效。
拥抱AI驱动的自动化工具,将FinOps理念融入到平台工程的血液中,不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将宝贵的工程师资源从繁琐的手动调整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真正能够创造业务价值的创新。未来,最成功的云原生企业,一定是那些能够驾驭复杂性、并让每一分钱的云投入都产生最大回报的智能玩家。
AI优化Kubernetes成本:企业云财务新策略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