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shable 源码
package java.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
* A <tt>Flushable</tt> is a destination of data that can be flushed. The
* flush method is invoked to write any buffered output to the underlying
* stream.
*
* @version %I% %E%
* @since 1.5
*/
public interface Flushable {
/**
* Flushes this stream by writing any buffered output to the underlying
* stream.
*
* @throws IOException If an I/O error occurs
*/
void flush() throws IOException;
}
译:调用flush方法将所有缓存输出写入到底层流。
以下来自:http://blog.youkuaiyun.com/zhangcarcard/article/details/51210811
先说说flush方法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在Linux中,可写的句柄都是”文件“。并且,不管是Windows还是Linux都有提供相同名字的flush系统调用,而且操作系统在写文件时,先把要写的内容从用户缓冲区复制到内核缓冲区等待真正的写入到“文件”。Java中的Flushable.flush()方法显然也是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操作系统有几种策略把字节写入到”文件“中:
1、应用程序每写一个字节,操作系统马上把这个字节写入”文件“。
2、应用程序写入字节后,操作系统不马上写入,而是先把它缓存起来,到达一定数量时才写入”文件“。
3、应用程序写入字节后,没有到达可写的字节数量时,操作系统不写入,而是由应用程序控制。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对操作系统来讲,显然效率太低,不可取。第二种策略,为了弥补第一种策略的不足,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写入,可以提高系统利用率,现代大部分操作系统也都这样实现的。那么问题来了,当写入一定数量的字节后,虽然还没有达到操作系统可写入的数量,但是应用程序有这个需求说,我得马上写入。那怎么办?为了应对这种策略,操作系统提供了flush系统调用,让应用程序可以控制何时马上写入文件。这也是第三种策略。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有疑问,那应用程序写入字节数不足以达到操作系统要写入的数量,而且没有调用flush方法,那这些字节是不是就丢失了?答案是否定的,当打开一个文件句柄,不管写入多少字节的内容,在调用close方法时,系统会自动写入未写的内容,很多操作系统的close方法实现中就有调用flush方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