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学习机制与机器学习建模文化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记忆类型。比如玩问答游戏时,有时候某个答案会自动出现在脑海中,却不清楚原因;而有时候则能清晰地回忆起相关的因果联系。这其实涉及到大脑的两种重要学习机制:隐式学习和显式学习。
大脑的隐式与显式学习
- 隐式学习
隐式学习是一种快速、无意识、自动的处理过程,独立于大脑的内侧颞叶结构。像骑自行车、打字、走路、弹钢琴和开车等程序性记忆技能,就是隐式学习的典型例子。例如,弹钢琴时,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大脑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预测和检索适当的动作。当我二十出头学习弹钢琴时,老师采用了简单的奖励学习反馈方法,要求我将一小段曲子连续正确弹奏10次才能进入下一段。随着不断练习,我不再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单个音符或和弦,甚至不需要在意老师的反馈,大脑就能自动完成弹奏。这种通过机械重复和启动的方式,能快速形成隐式记忆。重复启动是指之前呈现的刺激(如一个单词)会使我们更有可能记住这个单词或语义相关的单词,即使我们可能不记得之前的呈现情节。
大脑损伤研究也为隐式学习提供了有力证据。有一位名为E.P.的患者,因内侧颞叶脑炎损伤,失去了形成新的显式记忆的能力,但仍能学习和检索新的隐式记忆。他在受伤后随家人搬到新城镇,养成了定期长时间散步的习惯,且从不迷路,尽管他对这些散步没有有意识的回忆。这表明,与常规反应相关的机械重复输入,即使没有显式记忆的回忆,也足以学习新的复杂隐式程序性记忆。
此外,安·格雷比尔的研究表明,涉及基底神经节的神经回路对于隐式技能学习是必要的。大量新皮质神经元可能会聚到纹状体中的单个投射神经元,而这些纹状体投射神经元又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