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演算:从理论到现实的探索
1. 思维演算概念的起源与早期探索
思维演算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当时,作为一名二年级研究生,在教授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s)开设的“大脑与行为”研讨课上,首次接触到了“思维演算”(Calculus of Thought)这一说法。戴维斯教授深入讲解了当时的认知神经科学知识,并着重探讨了各种神经计算模型。他强调,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一种神经演算,即全面且统一地理解大脑如何在诸如协调运动、感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以及因果推理等多种功能中进行计算。他认为,若能掌握这种演算,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将超乎想象。
此后,在博士论文研究中,专注于听觉注意力处理的时间关系,通过头皮记录的脑电图(EEG)α节律来进行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和中期,人们对将EEG作为了解正常人类认知的窗口兴趣不大,普遍认为大脑电场电位的测量过于粗略,无法包含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脑场电位测量,如EEG α节律,对振荡和同步的神经信号敏感,这些信号确实反映了认知处理的节奏和时间进程。该博士论文研究是少数早期记录EEG测量的振荡神经同步与认知之间平行关系的研究之一。通过这项研究以及其他教师的建议,深刻认识到了控制良好的实验结果在提供更可靠解释方面的重要性。但该论文并未探讨振荡神经同步机制如何执行基本的认知计算,从那时起,一直思考“思维演算”是如何运作的。
博士后研究期间,与蒙特·布赫斯鲍姆(Monte Buchsbaum)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大脑成像中心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的颞叶EEG异常减慢,以及非痴呆老年人的相关颞叶减慢。199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重复了其他研究,包括蒙特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