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网络欺凌:独特的社会现象?

网络欺凌:独特的社会现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欺凌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与传统欺凌不同,网络欺凌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实施,具有独特的特征。

网络欺凌的定义与特点

国际和国内的一些作者认为,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的羞辱赋予了网络欺凌独特性。在传统欺凌中,攻击是直接的;而在网络欺凌中,攻击是通过ICTs介导的,骚扰不依赖于实际的身体在场,也不预设直接的面对面接触。

国际上,Slonje等人(2013)指出,技术介导是网络欺凌的特征,“网络欺凌是通过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进行的系统性权力滥用”。Zych等人(2016)在对西班牙关于网络欺凌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时也发现,使用ICTs是定义网络欺凌的重要方面。

网络欺凌不受时间、空间和行为限制。受害者可以通过手机、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自己家中被触及。Selkie等人(2016)指出,网络欺凌与“传统”形式的欺凌不同,因为电子媒介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欺凌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小。Tokunaga(2010)强调,网络欺凌不仅可以在学校通过电子媒介通信发生,也常见于校外。

国内一些作者也认同ICTs在定义网络欺凌中的作用。Wendt和Lisboa(2013)认为,贬损内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传播冒犯性照片和视频、操纵图像、在聊天室或社交网络上侮辱”等方式发送给受害者。Azevedo等人(2012)也指出,通过互联网,施虐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网站或即时通讯程序发送辱骂、淫秽或诽谤性信息。

网络欺凌超越了传统欺凌的物理面对面方面,受害者即使不在学校环境中也可能受到攻击。Wendt和Lisboa(2013,2014)重申,网络欺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展开,采用Matlab代码实现相关算法,属于顶级EI期刊的复现研究成果。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在多无人机系统中的一致性控制问题,通过构建固定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实现多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轨迹一致性和稳定协同飞行。研究涵盖了控制算法设计、系统建模、优化求解及仿真验证全过程,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支持,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自动控制、无人机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科研或工程应用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自动化、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工程师;熟悉Matlab编程和基本控制理论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②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③掌握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提升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DMPC算法的构建流程、约束处理方式及一致性协议的设计逻辑,同时可拓展学习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编队控制等相关技术,以深化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的整体认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