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保修与库存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1. 广告与保修策略
1.1 保修策略的选择
在市场竞争中,若消费者能正确认知风险,企业所售产品的保修方案往往是能使全价最低的那种。企业会预先设定保修政策,消费者则从众多产品中挑选。然而,实际中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情况难以被观察和验证。消费者可能过度使用产品,并在产品未达规定使用寿命就出现故障时要求保修。企业可能会考虑保护使用频率较低的用户,例如,延长保修期限可能到特定时间或使用量达到预设值(如汽车行驶公里数),显然,低使用频率的用户会更倾向于有限期限的保修。
1.2 保修的作用与信息不对称
当耐用消费品出现故障时,消费者除了找企业维修,还可能找其他维修方。这些维修方在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后,可能会模仿生产此类产品,因此保修是企业保护自身产权的一种方式。同时,产品故障时企业难以确定消费者是否尽到合理使用义务,基于这种信息不对称,有限保修是合理的。但事后若证实故障是生产过程本身导致的,企业可能会提供延长保修服务。
1.3 延长保修与企业策略
若产品在原保修期限内未出现故障,企业可能会提供延长保修服务。这种合同可能会增加产量或延长原合同的有效期,且可能会向消费者收取额外费用。企业倾向于通过策略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价值。在竞争激烈时,企业会利用广告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即便这种优势可能是暂时的。不过,消费者的调整(而非竞争对手的反应)往往会削弱这些非价格策略的优势。
1.4 非价格策略的结论
企业通常会利用非价格策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价值,并且在产品高度可替代时,会通过非价格选择来获得竞争优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4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