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逻辑在行动理论中的应用:非概率与概率情况
1. 非概率情况概述
在逻辑推理和行动理论的研究中,非概率情况是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在 ES 逻辑系统中,存在三个关键的模态运算符:[a]、□ 和 K。对于任意公式 α,[a]α 表示“α 在动作 a 之后成立”,□α 表示“α 在任何动作序列之后都成立”,Kα 表示“α 是已知的”。
1.1 语义解释
在可能世界语义的最简单设定中,世界将命题映射到 {0, 1},以捕捉当前的事态。ES 基于相同的理念,并将其扩展到动态系统。假设一个世界将原子集合 P 和动作名称的有限序列集合 Z 映射到 {0, 1},其中 Z 包含空序列 ⟨⟩。设 W 为所有世界的集合,e ⊆ W 为认知状态。一个模型表示为三元组 (e, w, z),其中 z ∈ Z。直观上,每个世界可以看作是一个情况演算树,它表示初始状态以及每个动作序列之后的属性。
为了说明无噪声感知后知识的变化,定义了 w′ ∼z w,表示“w′ 和 w 在 z 的感知上一致”:
- 如果 z = ⟨⟩,则对于每个 w′,w′ ∼z w;
- w′ ∼z·a w 当且仅当 w′ ∼z w,w[Poss(a), z] = 1 且 w′[SF(a), z] = w[SF(a), z]。
基于此,真理的定义如下:
- e, w, z |= p 当且仅当 p 是一个原子且 w[p, z] = 1;
- e, w, z |= α ∧ β 当且仅当 e, w, z |= α 且 e, w, z |= β;
- e, w, z |= ¬α 当且仅当 e, w, z ̸|= α;
- e, w, z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