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4文件系统:原理、结构与优化策略
1. 扩展文件系统概述
扩展文件系统(Ext)自Linux内核诞生以来就是其可靠的助手,几乎与Linux内核一样古老,最早在0.96c内核中引入。多年来,它经历了重大变革,产生了多个版本:
- 第一代扩展文件系统 :运行Linux的首个文件系统是Minix,最大支持64MB文件系统。扩展文件系统旨在克服Minix的缺点,通常被视为Minix文件系统的扩展,最大支持2GB文件系统,也是首个使用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文件系统,每个文件仅允许一个时间戳。
- 第二代扩展文件系统(Ext2) :在第一代扩展文件系统发布约一年后推出。它解决了前代的诸多限制,如分区大小、碎片、文件名长度、时间戳和最大文件大小等问题,还引入了文件系统块的概念,设计灵感源自BSD的伯克利快速文件系统,支持高达数TB的更大文件系统。
- 第三代扩展文件系统(Ext3) :Ext2虽被广泛采用,但崩溃时的碎片和文件系统损坏仍是重大问题。Ext3为此引入了日志功能,通过日志记录未提交的更改,降低了因硬件或电源故障导致系统崩溃时的数据丢失风险。
- 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Ext4) :是扩展文件系统家族的最新版本,在性能、碎片处理和可扩展性方面对Ext2和Ext3进行了改进,同时保持了与它们的向后兼容性,是Linux发行版中最常用的文件系统。
2. 文件系统的基础:块
硬盘的最低寻址单位是扇区,扇区是磁盘驱动器的物理属性,通常大小为512字节,如今也有使用4KB扇区大小的驱动器,扇区大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