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数据结构解析
1. Inode结构与使用
1.1 Inode指针的优势
文件系统针对不同大小的文件会采用不同的间接块。较小文件使用单级间接块,较大文件则切换到两级间接块。使用间接inode指针有诸多好处:
- 无需为大文件进行连续存储分配,使文件系统能有效处理大文件。
- 按需为文件分配块,而非预先保留大量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每个inode通常有12个直接块指针、1个单间接块指针、1个双间接块指针和1个三间接块指针。
1.2 文件系统是否会耗尽Inode
虽然文件系统通常有几百万个inode可用,但耗尽inode的情况理论上是可能的。一旦耗尽,即使磁盘还有空闲空间,文件系统也无法创建新文件。而且文件系统创建后,inode数量无法扩展,此时备份是唯一选择。可以使用 df -Thi 命令检查已挂载文件系统的inode使用情况。
1.3 Inode的关键信息总结
- 除元数据外,inode还保存文件在物理磁盘上的存储位置信息,通过直接和间接指针跟踪文件物理位置。
- inode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系统结构的inode表中,打开文件时,对应的inode会加载到内存。
- 对于只在内存中生成内容的文件系统(如procfs和sysfs),其inode仅存在于内存。
- inode存储文件大量元数据,但不包含文件名和文件内容。
- inode使用15个指针跟踪文件在磁盘上的数据块,前12个为直接指针,最大可寻址48KB文件,其余三个提供单
VFS数据结构详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9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