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有形诗学:超越屏幕的感知与洞察
1. 数据时代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几乎每一个行动和交互都以某种方式被数据化,包括感知、测量、聚合、合成、分析和交易。我们的个人数据不仅通过自己的设备、注册的平台和服务被捕获,还通过与他人(朋友和家人)以及其他系统(交通、银行、零售等)的交互,甚至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收集。
然而,面对海量的数据,我们如何理解它呢?现有的信息可视化方式,如可穿戴设备和移动技术中常见的用户仪表盘设计,虽然有一定的前景,但人们往往只是短暂地参与其中,导致此类可视化服务的放弃率很高。
2. 数据具现化的概念
为了增强人与数据的关系,我们可以尝试将生物和数字领域连接起来,利用人类的整个感官系统(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来进行意义建构和解读,使复杂信息变得更加具体和丰富,这就是“数据具现化”。
数据具现化意味着从计算机屏幕上的规范数据表示方式中脱离出来,将信息融入到相互交互的活动中,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高度发达的感官。这种方法不仅能让用户以更引人入胜的方式体验数据,还能揭示数据收集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促使我们收集可能被忽视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从而改善意义建构、获得更深刻的见解,并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行为改变。
3. 人类与机器的意义建构差异
认知不仅仅是人类感知和创造意义的过程,它是一个关联的、复杂且尚未完全被理解的过程。人类的意义建构与从数字数据中得出的算法推理过程有很大不同,人类和机器的意义建构系统在目的和功能上也存在根本差异。
美学和我们从艺术作品中获取意义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学是主观获得的,它源于我们的记忆、经验与身体感官的动态交织。当我们与艺术作品(如写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