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元胞自动机(QCA)设计规则的起源、动机与初步探索
1. QCA 时钟原理与优势
QCA 时钟理论适用于金属或分子 QCA 单元,其基于对量子阱的周期性操纵来执行二进制操作和移动二进制数据。研究聚焦于能在单稳态和双稳态之间周期性转换的系统,QCA 时钟控制着系统处于单稳态还是双稳态,即控制设备是激活还是无效。
具体而言,在计算开始时,QCA 单元处于单稳态的恢复状态。在切换阶段,施加输入电位,通过外部能量源(时钟)将系统从单稳态转换为双稳态,单元的二进制状态由输入电位决定。输入信号需足够小,需外部时钟机制辅助。在切换时钟阶段结束时,二进制信息在保持阶段被锁存,处于保持阶段的单元可驱动另一个 QCA 单元。最后,系统恢复到原始单稳态,过程可再次开始。
与当代基于 FET 的逻辑相比,这种时钟方案能耗显著降低。若电位分布变化足够缓慢,使单元始终接近基态(准绝热),切换过程中的能耗可降至每个二进制操作低于 log(2)kT,而基于 FET 的逻辑能耗为 106kT。此外,QCA 中固有的流水线机制有助于缓解非时钟、边缘驱动的 QCA 架构因热力学考虑导致的尺寸问题,避免亚稳态并提供增益。
2. 可实现的 QCA
2.1 QCA 设备
分子 QCA 设备与金属点 QCA 单元不同,分子尺寸小(1 - 5 nm),库仑能大,可在室温下运行,且 QCA 切换的功耗低,适合高密度分子逻辑电路和存储器。
在分子 QCA 中,“点”由分子内的氧化还原(redox)位点扮演。氧化还原中心能接受和提供电子,且不破坏分子设备原子间的化学键。用于 QCA 的分子需至少有两个氧化还原中心,可构建 2、3 和 4“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