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计算物理层——硅基与碳纳米管技术解析
1. 纳米技术时代的半导体发展与挑战
过去三十年,半导体行业遵循摩尔定律呈指数级增长,集成密度大幅提高,芯片功能从简单加法器发展到片上系统。进入纳米技术时代,半导体器件将缩小到物理极限,为电路和系统工程师带来了诸多挑战。
-
硅晶体管缩放问题
- 短沟道效应 :在缩放的MOSFET器件中,随着沟道长度减小,阈值电压Vth降低。长沟道器件中,源极和漏极的耗尽区对器件大部分区域的电位或电场模式无影响,阈值电压几乎与沟道长度和漏极偏置无关。但在短沟道器件中,源极和漏极的垂直耗尽宽度与有效沟道长度相当,导致源极和漏极的耗尽区相互作用,降低了源极和沟道之间的势垒,从而降低了阈值电压。此外,漏极电压也会对短沟道器件的势垒产生显著影响,高漏极电压会进一步降低阈值电压,这种现象称为漏极诱导势垒降低(DIBL)。
- 漏电流问题 :随着DIBL增加,器件的Vth显著降低,导致亚阈值漏电流增加。亚阈值或弱反型电流是指栅极偏置电压小于Vth时MOSFET的漏极电流。为了缓解Vth降低的问题,通常会增加沟道掺杂,但对于缩放器件,增加的晕环掺杂会导致结带间隧穿(BTBT)电流增加。此外,随着氧化物厚度的缩放,栅极隧穿漏电流也变得越来越显著。
- 工艺变化 :随着器件尺寸不断缩小,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如栅极长度、氧化物厚度和掺杂浓度)变得越来越困难,随机掺杂波动也会导致阈值电压的显著变化,从而影响逻辑门的开关延迟和晶体管泄漏。工艺变化还会导致生
纳米时代硅基与碳纳米管技术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