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部件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结晶度影响解析
1. 热性能
1.1 玻璃态与橡胶态转变
聚合物的温度对其应力响应影响显著。在聚合物的非晶区,低温下分子处于“冻结”状态,只能轻微振动,此时聚合物呈脆性、坚硬且刚性,类似玻璃,称为玻璃态。当加热聚合物时,分子获得大量动能,链段可相互摆动,聚合物变得柔软且有弹性,类似橡胶,此为橡胶态。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该转变仅发生在非晶区,半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区不受影响。
1.2 结晶度
聚合物分子链主要有结晶和非晶两种形式。结晶链折叠形成规则的片层结构,非晶链则排列不规则。片层嵌入非晶部分,并通过连接分子与其他片层相连。聚合物的结晶度计算公式为:
[
\text{结晶度} = \frac{\rho_c(\rho_s - \rho_a)}{\rho_s(\rho_c - \rho_a)} \times 100\%
]
其中,$\rho_c$ 为完全结晶聚合物的密度,$\rho_a$ 为完全非晶聚合物的密度,$\rho_s$ 为样品密度。
简单结构链(如线性链)且冷却速率慢的聚合物结晶度较好。高结晶度聚合物刚性强、熔点高,但抗冲击性低;非晶聚合物则较软、熔点低。溶剂更容易渗透非晶部分。
1.3 热膨胀
热膨胀指材料随温度升高占据更多空间的现象,原因是温度升高使原子动能增加,振动距离变长。可通过热机械分析测量聚合物的热膨胀。在熔融沉积成型(FFF)中,热膨胀对理解3D打印部件的公差很重要。长丝热膨胀过大可能导致直径增加,影响3D打印加工;挤出物收缩则会使长丝变脆,不适合打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