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内容认证与移动场景中的传递信任
1. P2P内容认证协议基础
在介绍P2P内容认证协议的细节之前,需要先明确一些假设和符号表示。
- 假设条件 :
1. 交易有保障且无拒绝情况,可通过超时机制检测消息是否缺失。
2. 所有参与者需通过唯一的假名、IP地址或网络名称等进行身份识别,目前不考虑匿名性。
3. 内容也需进行身份识别,使用唯一名称关联内容,该名称也用于内容搜索。
4. 除非攻击者获取私钥,否则数字签名无法伪造。
5. 任何人都可通过特定的拜占庭容错公钥认证协议验证节点签名的真实性。
- 符号表示 :
- (N) 表示网络节点的数量。
- 每个节点用 (n_i) 表示,特定节点可用大写字母 (A)、(B) 等表示。
- 每个节点 (n_i) 有一对公钥 (K_i) 和私钥 (K^{-1}_i)。
- (m) 表示节点希望发布的内容。
- (h(x)) 表示对 (x) 的哈希函数。
- (s_i(x) = encryption(K^{-1}_A, h(x))) 是 (n_i) 对 (x) 的签名。
2. 内容证书
为避免未经授权的内容修改,在内容扩散之前,实体 (A) 会为内容 (m) 生成证书 (C_m),其包含以下要素:
|要素|说明|
| ---- | ---- |
|发起者身份|确定生成内容的合法所有者|
|内容身份|唯一标识内容|
|内容哈希 (h(m))|确保内容完整性|
|有序签名者列表(O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