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泊松比材料的可调刚度研究与测试
1. 材料特性与研究背景
一些材料展现出有趣的特性,如重量轻、抗凹痕、抗冲击、抗剪切,并且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此前在纯拉胀材料领域已有相关研究,但更多侧重于理论建模,对其在可变刚度设备领域的实际应用探索较少。本研究旨在利用连续管状拉胀材料开发一种刚度调节框架。
为验证概念,采用常见且低成本的工艺来制造这些材料,以提高制造速度和经济可行性。选用可通过简单3D打印制造的结构,以及剪纸和折纸折叠结构作为简单、快速且低成本的制造方法,同时需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 几何约束:最大外径为10 - 12mm。
- 与肌腱驱动致动方法兼容。
- 无需温度调节即可实现从柔性到刚性的转变,反之亦然。
2. 同心连续超结构
主要设想是利用拉胀材料的膨胀特性来改变管状手术设备的刚度。与层间或空间挤压不同,拉胀材料在拉伸时会膨胀,这比使用真空更具优势,因为无需密封,而密封通常是挤压方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通过限制拉胀材料的膨胀空间,由于拉胀材料与限制材料之间的接触力,可实现挤压。设计了一个两层管状系统,外层尺寸固定且为半刚性(仅允许弯曲),内层由拉胀材料制成,拉伸时会膨胀。由于空间受限,内层管会与外层管挤压,产生摩擦力以抵抗进一步的运动。
为进一步提高表面的挤压程度,采用拉胀管材料与正常正泊松比(PPR)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内层拉胀管直径为11mm,外层管直径为12mm,两者紧密配合,间隙为1mm。当对PPR和负泊松比(NPR)材料施加相同拉力时,NPR材料会膨胀,PPR材料会收缩,直至间隙被填满。继续施加拉力,会发生挤压,管间的摩擦力会抵抗弯曲力,使结构变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