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截肢者可穿戴机电设备技术解析
1. 电动假肢的优势与成本问题
电动假肢在舒适性、美学和功能参数方面能实现令人满意的组合,相比身体动力假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外部动力假肢成本高昂,价格在 25,000 美元至 75,000 美元之间,是身体动力假肢的 7.5 倍。为降低硬件成本和原型制作时间,研发出了由肌电图(肌电假肢)控制、有时由个人语音或脑电图(EEG)控制的 3D 打印电动假肢。
2. 肌电假肢的发展历程
在外部动力假肢发展之前,设备仅通过按钮或开关以开环控制方式进行操作。肌电假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属于电动主动假肢范畴,能够读取肌肉自主运动的肌电图(EMG)活动。该技术由 Reiter 在 1944 - 1948 年期间开发,但当时使用真空管制作的肌电假肢尺寸巨大,未获得临床或商业认可。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随着晶体管及其作为放大器的应用,研究人员重新发明了这项技术。
肌电上肢可穿戴设备由多个元素组成,包括用于 EMG 检测的电极、信号处理器和控制器,以及用于假肢运动的执行器,旨在检测用户意图并模拟自然人类运动。现代假肢手采用位于皮肤表面的表面电极来获取肌电信号,因其无创技术更易操作而受到青睐。在传统肌电假肢中,两个双极 EMG 信号放置在拮抗肌肉群上,如腕伸肌和屈肌,用于控制一个自由度的速度。此外,还存在使用可植入肌电传感器收集肌肉内信号的技术,以及一种名为靶向肌肉再支配的外科手术,通过将神经重新支配到新的表面肌肉群,使表面电极能够获取和记录用户的运动意图。
2.1 EMG 控制策略
为通过获取 EMG 信号控制上肢假肢,有七种已知的控制方案:
1. ON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