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算法-建堆

本文详细解释了堆排序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根堆定义及如何通过调整数组元素构造大根堆,进而完成整个排序过程。并通过一个具体示例,逐步展示了堆排序的执行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堆排序是利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通过对数组n个元素求n-1次大根堆(或小根堆)来实现了排序的算法。

对于我这种数据结构没学好的童鞋,问题就来了,经过网上查询,终于一知半解:

1.首先大根堆是神马呢?概念如下:大根堆就是根节点关键字比其两个叶子节点关键字都大的二叉堆。也就是二叉树结构中,叶子节点都比它们的根节点小。

2.其次为神马是求n-1次大根堆呢?在算法中,每求一次大根堆,都可以筛选出一个最大的元素,然后剩余的元素继续求大根堆,所以是n-1次。(看起来这和普通直接排序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是每次找到最大的放一边)但是和普通直接排序不同的是,堆排序在求大根堆时,通过二叉树的结构,大大减少了元素之间比较的次数,提高了运算速度。(原来这就是为神马笔试面试的时候这么喜欢考了)

3.到底是怎么求大根堆的呢?这我们可以拿一组数当例子来讲解:

比如数组  Array[]={4,6,10,8,3,7,9,11,1}  需要求大根堆,步骤如下:

               4

                    10

         3       7      9

  11   1

从第n/2个元素开始向上判断,本例中也就是从第4个元素“8”为根的树,判断它是否满足大根堆要求,发现左孩子“11”是这个堆中最大的元素,所以把它移到根节点“8”的位置,调整为

               4

                    10

     11     3           9

      1

再判断第3个以“10”为根的树,发现满足大根堆的要求,再判断第2个以“6”为根的树,发现不满足,先进行了“11”和“6”的互换,再进行“8”和“6”的互换,调整为

               4

        11            10

          3           9

      1

再判断第1个以“4”为根的树,不满足,再调整为

               11

                    10

          3           9

      1

到这为止,使得最大的元素11出现在了堆顶(也就是第一个元素),这个步骤就是一次产生大根堆的过程。

4.最终实现排序

经过以上求大根堆的算法,可以得到一个最大的元素,把这个元素提出,再对剩余的元素进行产生大根堆,这样,经过n-1次产生大根堆的步骤,就实现了对数组进行排序。

堆排序算法复杂度为:O(nlog n)。 在n较大的数组中尤为适用,大大的提高了运算速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