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读后感(一)

本文是《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的读后感,探讨了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如何助力企业业务发展,以及中台系统在连接前台与后台、支撑技术提升和业务创新中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烟囱式”系统建设的问题,强调了避免重复建设和整合内部资源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段时间有幸读了《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这本书,受益匪浅,本书是从阿里巴巴启动中台战略说起,详细阐述了共享服务体系如何给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介绍了阿里巴巴在建设共享服务体系时如何进行技术框架选择,构建了哪些重要的技术平台等。

记得刚刚拿到这本书时,自我感觉此书食之无味,但当我将第一章内容读完时,激起了我读下去的欲望,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阿里巴巴集团中台战略引起的思考,以及构建服务中台的基础即共享服务体系。

首先,大家应该都知道前台跟后台,所谓的中台,并不是阿里巴巴首先提出的词语,从字面理解来看中台是居于前台和后台之间,其实在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中台战略之前,就有另一个被外界所熟知的“厚平台,薄应用”架构,阿里巴巴是在2015年启动的中台战略,我佩服的是阿里巴巴的战略眼光,阿里早在2009年就开始建设共享事物事业部,几年的经验沉淀积累为启动中台战略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中台呢,中台系统作为支撑和链接的作用,链接了前台与后台,支撑后台技术提升,为生产、商品营销指明方向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2008年淘宝技术团队同时支持着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1999年成立的B2B电商平台1688也一直拥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团队,总体来讲也就是三套电商体系架构完全独立各自应用独立开发和运维,在电商平台上有购物经历的人都知道,一个标准的电商平台至少提供了会员服务、商品的信息、交易支付,不管是B2B、C2C、或者B2C的电商平台都需要提供,为什么阿里的三大电商平台会独立建设和维护,而这就是所谓的“烟囱式”系统建设模式,不仅仅是阿里,或许很多企业IT系统的建设模式都是如此,当一线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到需求分析开发测试上线的过程中,每次的需求变更修改都预示着一座新的烟囱矗立而成,作为后台开发人员,我对此深有体会,当我们收到一个新的服务需求变更时,我们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客户的需求是第一位,最终我们还是要改的,因为受限于之前服务设计的通用性和业务前瞻性不足,要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就要在原有的数据模型和业务逻辑上作较大的改动,这是后台开发最不想做的,实际情况中可能更多的人会在改动带来的风险和满足新业务需求的选择中,选择放弃对新业务需求的支持,保持现有服务提供的稳定,重新开发一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